[发明专利]一种重金属检测仪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01600.0 | 申请日: | 2020-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150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战艺芳;胡金伟;孙绍文;王利华;姚琪;陈明杰;李婷婷;郑思洁;王嫦嫦;官金艳;李正;白向茹;魏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市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27/27 | 分类号: | G01N27/27;G01N27/28;G01N27/30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杨国瑞 |
地址: | 4300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重金属 检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金属检测仪,包括主机和电解模块;所述主机电路包括主控制器、电源模块、信号采集处理模块、电解模块接口和信号转换模块;所述电解模块接口用于连接所述电解模块和所述信号采集处理模块;信号采集处理模块用于接收电解模块输出的特征电信号,然后输出检测结果至所述主控制器;主控制器将结果在显示模块进行显示;所述电解模块接口设置有多个,所述底座设置有多个电解模块安装口,以及与电解模块安装口对应设置的搅拌装置。通过设置多个电解模块接口增加电解模块,在提高检测效率和稳定性;降低操作难度增加仪器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重金属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重金属检测仪。
背景技术
随着农业实践、采矿和冶炼、工业生产等人类活动的增加,环境重金属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农产品、食品重金属超标风险增加,农产品、食品、环境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体健康。粮食、水果、蔬菜、水产品、家禽、农作物、中药材、茶叶、奶粉等产品中的重金属元素会通过食物链直接被人体摄入吸收,服装织物、家具漆膜、化妆品等外用性产品中重金属超标也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而且,重金属污染具有隐蔽性强、危害大、难治理,且在人体代谢周期长、伤害不可逆等特点,因此我国与世界上多数国家立法禁止重金属含量超标农产品(含中药材)、食品等的生产经营,制定了严苛的限量标准并提供了检测方法。目前,国内外低限量重金属的检测主要依赖原子吸收、原子荧光、ICP-MS、ICP-OES等大型仪器。尽管这些方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但其样品前处理复杂、耗时,涉及高温、高压和腐蚀性酸试剂,需依赖专业人员,检测成本高,无法实现现场快速检测。
基于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的重金属检测试纸条,尽管检测成本低、速度快、选择性强、设备简易便携,但其灵敏度不高、阴阳性分辨率差、方法重现性和稳定性有限。而现有重金属快检市场中基于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技术的XRF系列重金属检测仪,尽管检测样本只需研磨处理、检测快速,但其设备昂贵且较笨重(≥70kg),并且易受干扰元素和叠加峰影响。
建立快速、灵敏、特异性的重金属检测方法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途径,通过采取有效的检测技术对食用产品、日用品和环境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促使其质量提升,为粮食安全和人类健康保驾护航。
阳极溶出伏安法(ASV)发明于19世纪二十年代,是指在一定的电位下使待测金属离子部分地还原成金属并析出于电极的表面,然后向电极施加反向电压,使电极上的金属氧化而产生氧化电流,根据氧化过程的电流一电压曲线进行分析的电化学分析法。该方法具有测量速度快、检出限低、可用于多金属元素同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优点。
丝网印刷电极(screen-printed electrode,SPE)又称厚膜电极,包括工作电极、参比电极和辅助电极,是用厚膜集成电路工艺制备的电化学传感器。工作电极表面常固定有识别分子:酶、抗体或者核酸等。丝网印刷电极通常以Ag/AgCl层作为参比电极。丝网印刷技术主要优点包括:设计灵活,印制过程容易实现自动化批量生产,使用方便,重现性好,易于修饰,适用于各种材质等。
CN201710346251.9,一种便携式重金属检测仪及其检测方法,包括主机和分析仪附件,主机与分析仪附件分离,检测环境易污染,当多台检测仪同时工作时,分析仪附件易混淆,当主机与分析仪附件发生通讯故障时,需要重新连接,操作复杂,并且该检测仪只具备单通道检测功能,检测精度和稳定性无法保证,具有较大的随机性。
CN107966485A,一种基于石墨烯纸电极构建的电化学重金属检测仪,使用到的三维多孔石墨烯组装体的制备涉及浓硫酸、浓硝酸、高锰酸钾等,制备工艺复杂,生产环节需做好安全防护,且检测阶段需使用相应量程的移液器吸取待测液滴加石墨烯试纸电极的工作电极表面,需具有一定专业背景的操作人员才具备执行能力,操作复杂,检测结果重现性差。
通过长期的仪器推广应用信息反馈、以及对于非专业操作人员检测数据分析发现,现有电化学重金属检测仪器由于操作人员电极插拔手法以及加液方式的影响,实际使用过程中达不到仪器研发人员预期的检测准确度和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市农业科学院,未经武汉市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016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告警处理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下一篇:一种新型抗拉塑料薄膜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