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反接续流保护电路及终端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401479.1 | 申请日: | 2020-12-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106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3 |
| 发明(设计)人: | 陈晓东;张堤;雷晶晶;唐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H11/00 | 分类号: | H02H11/00;H02H7/20;H03K5/04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明日今典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43 | 代理人: | 王杰辉;王元腾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防反 接续 保护 电路 终端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反接续流保护电路及终端,包括依次连接的PWM产生电路、自举电路以及续流模块;在外接负载反接时,所述PWM产生电路产生PWM方波,并基于所述PWM方波驱动所述自举电路产生自举电压,所述自举电压驱动所述续流模块导通实现续流保护。本发明中通过产生自举电压从而驱动续流模块导通实现续流保护,无需使用二极管的自然续流,避免产生发热大的缺陷;也无需并联大量的二极管,降低了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反接续流保护电路及终端。
背景技术
电池管理系统(BMS)的输出端连接负载,当输出端出现极性反接误操作时,负载端将会出现较高电压的负压,可能会损坏特定的电子电气负载设备(例如,充电机)。所以,通常会在输出端并联接入反向二极管,即使出现极性反接误操作,利用二极管的自然续流,将高负压钳位,从而保护电子电气组件。
目前的这种续流保护方式具有以下缺点:二极管正向压降大,功耗大,长时间的功耗造成持续的温升,造成二极管的损毁以及起火风险。为避免过热,需要增加大的散热片和水冷散热措施,需要增加并联的二极管的数量,占用大量PCB面积,成本高以及热风险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防反接续流保护电路及终端,旨在解决目前采用并联的反向二极管进行自然续流时发热大的缺陷。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反接续流保护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PWM产生电路、自举电路以及续流模块,所述续流模块的输出端用于连接外接负载;
当所述外接负载反接时,所述PWM产生电路产生PWM方波,并基于所述PWM方波驱动所述自举电路产生自举电压,所述自举电压驱动所述续流模块导通实现续流保护。
进一步地,所述防反接续流保护电路连接于母线电路中,所述自举电压高于母线电路的母线电压。
进一步地,所述外接负载正接时,所述PWM产生电路处于反偏状态,所述自举电路以及续流模块不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PWM产生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5、三极管Q1、三极管Q2、二极管D1以及二极管D2;
其中,所述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5的一端均连接阳极,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通过所述二极管D1连接阴极;
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通过所述二极管D2连接阴极。
进一步地,所述PWM产生电路还包括电容C1以及电容C2;
所述电容C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电阻R1与电阻R2的另一端;
所述电容C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电阻R3与电阻R5的另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自举电路包括三极管Q3、三极管Q4、电阻R6、电阻R7以及电容C3;
所述电阻R6、电阻R7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与阳极相连;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Q3以及三极管Q4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阳极;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分别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以及电容C3的一端;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阴极,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阳极;
所述自举电路还包括二极管D3、二极管D8以及电容C9;
所述二极管D3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一端以及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所述二极管D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9的一端,所述电容C9的另一端连接阴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未经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0147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