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干旱地区的板结土壤开裂治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00519.0 | 申请日: | 2020-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679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9 |
发明(设计)人: | 朱星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昊洲土壤修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B79/02 | 分类号: | A01B79/02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高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333 | 代理人: | 沈雄 |
地址: | 73060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干旱 地区 板结 土壤 开裂 治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干旱地区的板结土壤开裂治理方法,属于土壤治理技术领域,本发明可以通过沿开裂处投放自解体修复球,然后在自解体修复球接触到水分后触发修复动作,利用自解体修复球上的吸水纤维吸收水分,分解半球接触到水分后迅速发生反应释放出大量的气体以及热量,气体用于沿着吸水纤维的路径促进修复套解体向土壤内释放出有机修复剂,而热量则通过固定半球对锁定柱进行加热迫使其熔化,失去锁定柱的束缚作用后控制磁环迅速下移,隔离膜自主展开对裂缝处进行封堵,一方面迫使分解半球释放出的气体可以携带有机修复剂充分在土壤内进行分散和修复,另一方面尽量减少外界高温对裂缝内的干扰,导致水分蒸发过快,从而提高对土壤的治理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壤治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干旱地区的板结土壤开裂治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土壤板结是指土壤表层因缺乏有机质,结构不良,在灌水或降雨等外因作用下结构破坏、土料分散,而干燥后受内聚力作用使土面变硬的现象。
随着世界各国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日益重视,对土壤生产能力的可持续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我国人口多、耕地少、面临粮食安全的严峻形势下,如何保障土壤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尤为重要。土壤板结是土壤退化重要表现之一,特别是亚表层土壤板结,现在植物根系向地下生长,在植物生长中后期如遇到降雨少和蒸发大的情况下土壤板结严重影响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干旱可能限制植物生长和产量形成。
目前,针对于土壤板结问题,常用的是深耕法,是指在栽种种子的时候,需要深深的挖土,耕地,把田地深层的土壤翻上来,浅层的土壤覆下去,以使种子能深卧在土壤力,有更充分的养分,但是深耕的作用较为短暂且能量和时间成本较高,深耕虽然减缓了土壤板结但是也破坏了多年免耕管理发展起来的表层覆盖,也增加了土壤侵蚀和表土板结的风险,最新兴起的土壤改良剂和土壤破碎等方法均具有一定的缺陷,土壤破碎会破坏原本的土壤结构,且成本较高,微观的孔隙化效果较差,而土壤改良剂过于被动,需要分多次施加周期较长。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干旱地区的板结土壤开裂治理方法,可以通过对板结土壤进行预软化后,沿开裂处投放自解体修复球,然后在自解体修复球接触到水分后触发修复动作,利用自解体修复球上的吸水纤维吸收水分并输送至内部的分解半球处,分解半球接触到水分后迅速发生反应释放出大量的气体以及热量,气体用于沿着吸水纤维的路径促进修复套解体向土壤内释放出有机修复剂,而热量则通过固定半球对锁定柱进行加热迫使其熔化,失去锁定柱的束缚作用后控制磁环迅速下移,隔离膜自主展开对裂缝处进行封堵,并且相邻的隔离膜依靠磁力自主连接实现连续封闭,一方面迫使分解半球释放出的气体可以携带有机修复剂充分在土壤内进行分散和修复,另一方面尽量减少外界高温对裂缝内的干扰,导致水分蒸发过快,从而提高对土壤的治理效果。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干旱地区的板结土壤开裂治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提前制备好软化液,按照每10平米1-1.5L的用量倒入土壤表面的开裂处,静置24-48h后对土壤实现预软化;
S2、取有机修复剂包装成自解体修复球,测量土壤表面开裂处的长度,然后适量投入多个自解体修复球;
S3、自解体修复球在土壤内接触到残留的软化液后触发修复动作,首先解体膨胀对开裂处进行屏蔽密封,然后在土壤内部展开修复;
S4、在修复结束后在土壤上方施加磁场,对自解体修复球进行回收,并且根据对土壤肥力的需求选择直接自然修复或者是继续人为干预投入自解体修复球;
S5、在人为干预结束后进入自然修复阶段,按照每平米10-15条成年蚯蚓的用量引入至土壤中,并对土壤表面进行疏松种植上耐旱型植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昊洲土壤修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甘肃昊洲土壤修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005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