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功率密度永磁电机定子及其线圈下线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400413.0 | 申请日: | 2020-12-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831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 发明(设计)人: | 刘忠奇;卢彬;高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卧龙电气驱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龙创电机技术创新有限公司;卧龙电气(上海)中央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K1/16 | 分类号: | H02K1/16;H02K1/20;H02K3/12;H02K3/24;H02K15/04;H02K15/085 |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6 | 代理人: | 王晓燕 |
| 地址: | 3123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功率密度 永磁 电机 定子 及其 线圈 下线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电机的制造技术领域,传统的电机拓扑结构已远远不能满足电动航空领域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的要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功率密度永磁电机定子及其线圈下线方法,所述高功率密度永磁电机定子,包括定子铁芯和线圈,定子铁芯的铁芯槽采用半开口槽型,铁芯槽有且仅有一侧设有槽肩,以使铁芯槽形成非对称结构;线圈采用半成型线圈,线圈采用散下线的方式固定在定子铁芯上;通过半开口槽型上设置槽肩,并与半成型线圈设计的有效结合,成功解决了开口槽与矩形线圈配合漏磁大、转子谐波损耗大的缺点,另增加了定子槽内与线圈直接接触冷却风道,能够大幅度提高电机的冷却效率,进而提高其功率密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的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功率密度永磁电机定子及其线圈下线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海陆空交通运输工具日趋电驱化,特别是电动航空领域,对其驱动电机的功率密度要求十分苛刻。传统的电机拓扑结构已远远不能满足其要求,亟需提出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的新型电机结构来满足该市场需求。而在电动航空领域所使用的半开口槽型电机,多采用散线(散线铜槽满率低、绝缘材料占比高,不利于散热)下线的方式,存在漏磁大、转子谐波损耗大的缺点,导致热容量和功率密度低。
为此,研制出高热容量和功率密度的永磁电机定子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高功率密度永磁电机定子及其线圈下线方法,以提高电机定子的热容量和功率密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一种高功率密度永磁电机定子,包括定子铁芯和线圈,所述定子铁芯的铁芯槽采用半开口槽型,所述铁芯槽有且仅有一侧设有槽肩,以使所述铁芯槽形成非对称结构;所述线圈采用半成型线圈,线圈采用散下线的方式固定在所述定子铁芯上;每一个所述线圈的跨距均为一个定子齿。
采用上述设置,在铁芯槽的一侧设置槽肩,可以降低多极少槽漏磁系数,减少气隙磁场谐波,降低转子损耗,同时采用半成型线圈,提高下线的效率。
本发明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铁芯槽的槽口设有槽楔,在所述铁芯槽的另一侧设有凹槽,用以配合所述槽肩对槽楔进行固定。
本发明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线圈采用扁铜线,所述扁铜线利用绕线模绕制成型后不固化,以使扁铜线之间可以上下拉伸。如此设置,大大提高铜线利用率;由于采用绕线模绕制成型后不固化,铜线之间可以上下拉伸,实现半开口槽矩形线圈下线。
本发明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扁铜线的截面呈矩形,在所述线圈下线后,线圈贴合于所述铁芯槽的槽壁上。
本发明进一步优选方案为:位于所述铁芯槽槽壁两侧的线圈之间有间隙,用以形成沿定子铁芯轴向穿过的通风道;所述通风道的数量与所述铁芯槽的数量相同。
如此设置,在线圈下线完成后,自然形成一头窄一头宽的通风道,接触面积大,同时可以取消了层间绝缘,使冷却介质(空气)与线圈直接接触,提高散热效率。
本发明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铁芯槽设置于定子铁芯的外侧,用以配置在内转子永磁电机上。
本发明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铁芯槽设置于定子铁芯的内侧,用以配置在外转子永磁电机上。
本发明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定子铁芯采用硅钢片叠压或非晶铁粉压制成型。
本发明在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线圈下线方法,用于对在第一方面所述的高功率密度永磁电机定子的线圈进行下线,包括,
S1:对第一个半成型线圈下线时,先将线圈靠近第一个铁芯槽,再从第一个铁芯槽上有槽肩的一侧将线圈边下入槽内,将另一个线圈边通过拉伸悬空,不下入槽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卧龙电气驱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龙创电机技术创新有限公司;卧龙电气(上海)中央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卧龙电气驱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龙创电机技术创新有限公司;卧龙电气(上海)中央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004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