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中空结构壁缠绕管双头承插密封结构及密封试验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400324.6 | 申请日: | 2020-12-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243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 发明(设计)人: | 皮建军;王扬保;喻进;梁天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中企动力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四川和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L19/02 | 分类号: | F16L19/02;F16J15/02;G01M3/02 |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胡东东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中空 结构 缠绕 管双头承插 密封 试验 方法 | ||
1.一种中空结构壁缠绕管双头承插密封结构,包括缠绕管、双头承插接头和密封圈,所述缠绕管的端部插入双头承插接头内,并通过密封圈与双头承插接头实现密封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包括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均套设在缠绕管上,且沿所述缠绕管的轴线方向设置,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之间设置间距形成密闭的试验腔,所述试验腔所对应的双头承插接头上设置有用于介质流通的试验通道,试验腔通过试验通道与双头承插接头外部环境接通,所述试验通道朝向双头承插接头外部的一端通过密封塞密封,所述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通过多条连接茎连接,所述连接茎的厚度不高于第一密封圈或第二密封圈的厚度;中空结构壁缠绕管双头承插密封结构的密封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取组装好的中空结构壁缠绕管双头承插密封结构作为试样,通过检查通道向检查腔内注入液体,直至注满为止;
S2、S1完成后,通过机械式或液压式装置向试验腔内施加静液压试验压力,施加试验压力过程中,每次加压后维持一定的时间,并在此时间内检查密封结构是否泄漏,直至增加到规定试验压力,再维持一定的时间;
S3、施加试验压力过程中,若出现泄漏情况则试验中止,或者在完成所有受压时间后,减压并排放掉试验腔内的液体,试验结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空结构壁缠绕管双头承插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头承插接头的内壁设置有用于容纳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的密封圈安装槽,所述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固定安装在双头承插接头的内壁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空结构壁缠绕管双头承插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头承插接头具有中空结构,所述试验通道贯穿双头承插接头的中空腔,且不与该中空腔接通。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空结构壁缠绕管双头承插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圈或/和第二密封圈的外壁上设置有多条呈环形结构的密封凸缘,所述密封凸缘沿第一密封圈或第二密封圈的轴线方向等距排列,密封凸缘的立面朝第一密封圈或第二密封圈的装配方向倾斜形成斜面,密封凸缘与第一密封圈或第二密封圈壁面的夹角为70°-80°。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空结构壁缠绕管双头承插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茎呈带状结构,所述第一密封圈或第二密封圈的端面上均布多条连接茎。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空结构壁缠绕管双头承插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圈远离连接茎的一端朝内翻边形成端口密封部,所述端口密封部的外缘与缠绕管的内壁贴合,并通过型面配合的方式与缠绕管的端口扣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空结构壁缠绕管双头承插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塞与所述双头承插接头通过螺纹配合、型面配合、卡接或粘结实现可拆卸式固定密封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空结构壁缠绕管双头承插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圈由遇水膨胀橡胶材料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中企动力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四川和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中企动力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四川和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0032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