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同轴喇叭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398885.7 | 申请日: | 2020-12-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232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 发明(设计)人: | 许炜东;陈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富新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R9/06 | 分类号: | H04R9/06;H04R9/02 |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永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00 | 代理人: | 姜华 |
| 地址: | 5235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同轴 喇叭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同轴喇叭,包括低音喇叭、高音喇叭,所述高音喇叭位于所述低音喇叭上侧且与所述低音喇叭在同一轴心上,所述低音喇叭包括第一护盖、电路板,所述第一护盖上设有第一导电模块,所述第一导电模块下端与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高音喇叭包括第一支架、第一音圈,所述第一支架上设有第二导电模块,所述第一音圈的接线与所述第二导电模块上端连接,所述第一导电模块上端与所述第二导电模块下端连接。本发明的同轴喇叭,将高音喇叭与低音喇叭设置在同一轴心上,高、低音喇叭分别重放各自的频段,能够大大提高同轴喇叭的频宽,并且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高音喇叭与低音喇叭,对于小尺寸的设备,能够实现量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喇叭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同轴喇叭。
背景技术
同轴喇叭即同轴式扬声器,就是在同一个轴心上除了有中低音扬声器之外还有高音扬声器,分别负责重放高音和中低音,其优点在于能够大大提高单体扬声器的频宽。
目前,同轴喇叭采用的普遍结构为:将高音扬声器叠加在低音扬声器的前面,或者将低音扬声器叠加在高音扬声器的前面,形成叠罗汉式的结构,如申请号为201820174530.1的同轴喇叭及音箱,其公开了一种同轴喇叭,包括中低音喇叭、用于传播中低音喇叭的声波的中低音声速管、设于中低音声速管的内腔的高音喇叭、用于支撑高音喇叭且与中低音声速管的内壁相连的支撑结构;高音喇叭的长轴线与中低音喇叭的长轴线共线。在中低音喇叭的前面设置有中低音声速管用于传播中低音喇叭发出的声波,将中低音声速管的内径设置的足够大,再在中低音声速管内设置一与中低音喇叭同轴的高音喇叭;因此实现了单点发声的效果。这类型的喇叭由于尺寸大,容易接线,适用于汽车音箱等大尺寸的扬声器设备中。然而,对于耳机等小尺寸的设备,由于低音喇叭与高音喇叭的尺寸较小,在两者的连接装配过程中,难以用常规的接线方式进行连接,无法实现量产,存在较大的缺陷。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同轴喇叭,将高音喇叭与低音喇叭设置在同一轴心上,高、低音喇叭分别重放各自的频段,能够大大提高同轴喇叭的频宽,并且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高音喇叭与低音喇叭,对于小尺寸的设备,能够实现量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解决:
一种同轴喇叭,包括低音喇叭、高音喇叭,所述高音喇叭位于所述低音喇叭上侧且与所述低音喇叭在同一轴心上,所述低音喇叭包括第一护盖、电路板,所述第一护盖上设有第一导电模块,所述第一导电模块下端与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高音喇叭包括第一支架、第一音圈,所述第一支架上设有第二导电模块,所述第一音圈的接线与所述第二导电模块上端连接,所述第一导电模块上端与所述第二导电模块下端连接。
具体的,所述低音喇叭还包括第二支架、第一U铁、第一磁铁、第二华司、第二音圈、第一膜片,所述第二支架上设有第三导电模块,所述第二音圈的接线与所述第三导电模块上端连接,所述第三导电模块下端与所述电路板连接。
具体的,所述第三导电模块与所述第二支架一体化成型连接,所述第三导电模块上下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焊盘、第二焊盘,所述第二音圈的接线焊接在所述第一焊盘上,所述第二焊盘与所述电路板焊接。
具体的,所述高音喇叭还包括第二U铁、调音网、第二磁铁、第一华司、第二护盖、第二膜片。
具体的,所述第二导电模块与所述第一支架一体化成型连接,所述第二导电模块上下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三焊盘、第四焊盘,所述第一音圈的接线焊接在所述第三焊盘上。
具体的,所述第一导电模块与第一护盖一体化成型连接,所述第一导电模块上端连接有第五焊盘,所述第四焊盘与所述第五焊盘焊接。
具体的,所述第一导电模块为柔性线路板,所述第一护盖外侧设有避让槽,所述柔性线路板贴合在所述避让槽内侧,所述第四焊盘与所述柔性线路板上端焊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富新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富新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988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氰胺集中脱水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三维场景的实物保护薄弱性分析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