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井下作业通风警示一体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98576.X | 申请日: | 2020-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757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王兴帅;刘涛;谢辰璐;彭博;张艺丹;张云飞;徐纪太;魏茂钦;王贤宗;张士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临沂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F9/619 | 分类号: | E01F9/619;E01F9/658;F04D25/08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李圣梅 |
地址: | 276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井下 作业 通风 警示 一体 装置 方法 |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井下作业通风警示一体装置及方法,包括:底座,与底座连接的通风机构、警示机构和移动机构;所述通风机构包括风机和通风管,通风管为折叠式结构,可压缩在风机内部或展开深入工井内部;既能够通过风机排风压缩通风时间,还能够从视觉上对过往车辆和行人进行警示提醒,克服了以往自然通风时间长、效果差的弊端,大大节约了工作准备时间,装置直接安装在工井上又能够起到一定的物理阻拦作用,提高了井下作业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井下作业防护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井下作业通风警示一体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技术信息,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城市中电力电缆、自来水管道、燃气管道、通讯电缆等因安全运行要求,通常辐射在隧道、管沟等通道中。通道属于有限空间,因长久密闭原因,容易产生一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硫、甲烷、氨气等有害气体。因此当线路或管道检修、抢修需要下井工作时,需要提前打开井盖进行通风,当检测通道内气体正常后方可下井作业。
发明人发现,常规日常井下通风的方式为开启井盖,利用气体对流原理,使通道内气体进行置换,通风时间较长,平均时间为20分钟。另外,工井开启后,为防止过往行人和车辆误入工井,因安全需要,需要在工井周围装设警示围栏,常用的警示围栏体积大,不方便运输。另外,围栏单纯采用色彩和物体进行警示,警示作用不是很明显。若车辆或行人未被有效警示,碰撞围栏后仍有可能掉入工井。当井下作业需要近距离转换到相邻和附近工井时,此时需要车辆运输或人力移动围栏,比较麻烦。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开提出了一种井下作业通风警示一体装置及方法。
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井下作业通风警示一体装置,包括:底座,与底座连接的通风机构、警示机构和移动机构;所述通风机构包括风机和通风管,通风管为折叠式结构,可压缩在风机内部或展开深入工井内部。
第二方面,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井下作业通风警示一体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
移动机构将底座移动至待作业的工井口处;
通风机构的折叠式通风管从压缩在风机内部状态,调整为展开状态,并深入工井内部进行通风作业;待通风完成可组织人员进行井下作业;
警示机构用于对经过工井口处的行人车辆提供警示作用。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公开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公开提供的一种井下作业通风警示一体装置,当井下作业需要通风警示时,启动风机排风,将装置警示牌展开,并在开启井盖后将装置直接安装在工井上,将风机排风管深入工井内部,通过风机进行强力通风,通过警示牌上反光警示贴和文字警示形成醒目的警示内容。装置既能够通过风机排风压缩通风时间,还能够从视觉上对过往车辆和行人进行警示提醒,装置直接安装在工井上又能够起到一定的物理阻拦作用,提高了井下作业的安全性。
2、本公开提供的装置采用风机通风,通风机构的通风管可以深入工井内部,将工井内有害气体快速排出,平均通风3分钟即可满足作业准备条件,克服了以往自然通风时间长、效果差的弊端,大大节约了工作准备时间。风机电源为大容量电池,满足风机工作1个小时要求,即20个工井排风需要。电池可反复进行充电,同时电池也可进行更换,满足装置长时间通风工作需要。
3、本公开提供的装置为一体机构,使用时不需要连接,简单耐用。采用多种折叠结构,警示牌、通风管等均为折叠收纳结构,装置通风管不使用时,可收纳在风机部分圆形金属筒中,便于运输和保存,警示机构为上下折叠两部分结构,当展开时采用长强磁条吸力进行固定,克服采用插销固定麻烦的缺点,操作简便。装置底部安有移动轮,便于在路面移动装置,减少人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临沂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临沂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9857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