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层轨道车辆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398233.3 | 申请日: | 2020-12-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198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3 |
| 发明(设计)人: | 陈乐恒;安超;张雷;万红雨;刘雁翔;苏文煜;董浩;郝明远;许保磊;张娟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1F19/04 | 分类号: | B61F19/04;B61G11/16;B61G11/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新知远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7 | 代理人: | 马军芳;张艳 |
| 地址: | 063035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层 轨道 车辆 | ||
1.一种双层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端车和中间车;其中:
所述端车设置有司机室的一端为司机室端;
所述端车与所述司机室端相对的另一端以及所述中间车的两端均为非司机室端;
在所述司机室端设置有司机室端吸能装置和车钩;
在每个所述非司机室端均设置有车体吸能结构以及车钩;
所述司机室端吸能装置和所述车体吸能结构均用于在所述双层轨道车辆发生碰撞的过程中吸收碰撞能量;
在每个所述车钩与车钩安装座之间均固定安装有车钩吸能装置,所述车钩吸能装置用于吸收所述双层轨道车辆产生的纵向力或所述双层轨道车辆发生碰撞时产生的碰撞能量;
所述司机室端吸能装置包括固定板、支撑板、多个司机室端吸能盒、导向管以及司机室端防爬器;
所述固定板固定安装于司机室端墙;
每个司机室端吸能盒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板、且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所述支撑板;
所述司机室端防爬器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撑板背离所述司机室端墙的一侧,并在背离所述司机室端墙的一端设置有多个平行分布的防爬齿,所述防爬齿均沿水平方向延伸;当双层轨道车辆发生碰撞时,所述司机室端防爬器上设置的防爬齿互相咬合;
所述导向管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板和所述支撑板,一端穿过所述支撑板与所述防爬器固定连接、且另一端穿过所述固定板后与所述司机室端墙固定连接,用于对所述司机室端吸能盒沿所述双层轨道车辆长度方向的挤压变形进行导向;
所述导向管包括内管、第一外管、第二外管、第一端部法兰和第二端部法兰;
所述内管朝向所述司机室端墙的一端套设有所述第一外管,所述内管背离所述司机室端墙的另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司机室端防爬器,所述内管在穿设所述支撑板的外周套设有所述第二外管;
所述第一外管穿设且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板,所述第一外管通过所述第一端部法兰固定安装于所述司机室端墙;
所述第二外管通过所述第二端部法兰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撑板;
多个所述司机室端吸能盒分布成至少两排;
所述导向管位于多个所述司机室端吸能盒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钩吸能装置包括缓冲器和压溃管;
所述缓冲器固定连接于所述车钩和所述压溃管之间,用于吸收所述双层轨道车辆在联挂和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纵向力;
所述压溃管远离所述缓冲器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车钩安装座,用于在所述双层轨道车辆发生碰撞时通过挤压变形吸收碰撞能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吸能结构包括固定安装于端墙和端底架之间的多个非司机室端吸能盒;
多个所述非司机室端吸能盒沿所述双层轨道车辆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层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司机室端吸能盒和所述非司机室端吸能盒均包括筒形外壳以及平行设置于所述筒形外壳内的多个隔板;
所述筒形外壳设置有用于诱导变形的诱导结构;
所述筒形外壳和所述隔板均采用钢板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层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诱导结构为间隔设置的诱导孔。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双层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所述非司机室端的端墙上均设置有非司机室端防爬器;
所述非司机室端防爬器设置有多个平行分布的防爬齿,所述防爬齿沿水平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层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所述非司机室端的端墙上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非司机室端防爬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未经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9823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方便食品冲饮机的信号接收盒
- 下一篇:一种全血过滤和血浆定量微流控芯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