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开发的网络质量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94679.9 | 申请日: | 2020-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022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1 |
发明(设计)人: | 孙晓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暴走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43/06 | 分类号: | H04L43/06;H04L43/0852;H04L41/22 |
代理公司: | 南京鼎傲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27 | 代理人: | 刘蔼民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互联网 技术开发 网络 质量 检测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开发的网络质量检测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前端面嵌入安装有显示屏,所述壳体的前端面均匀安装有若干按键,所述壳体的顶部侧端面插接有外接天线,所述壳体的侧端底部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内部开设有安装腔室,本发明通过设置按键、信号发射模块、信号接收模块、后台数据处理单元和用户数据处理单元,同时发射两个信号,分别传送至后台服务器和用户端,同时检测后台服务器和用户端的网络质量,并在计算后显示于显示屏上,能够对后台和用户端的网络质量进行对比,从而便于分析出网络质量受到后台和用户端网络的影响程度,使网络质量检测的更加精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开发的网络质量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互联网技术是指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建立的一种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的广域网使不同的设备相互连接,加快信息的传输速度和拓宽信息的获取渠道,促进各种不同的软件应用的开发,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软件开发时,在开发和使用软件时都会受到网络质量的影响,因此网络质量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的基础,互联网技术开发和使用都需要定期对网络质量进行检测,找出软件使用较慢的原因;
但是目前互联网技术开发的网络质量检测装置不方便对后台服务器和用户端同时进行检测,需要单独对后台服务器和用户端网络质量进行检测,检测效率低,无法精确判断出互联网技术开发受后台和用户端网络质量的影响程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开发的网络质量检测装置,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目前互联网技术开发的网络质量检测装置不方便对后台服务器和用户端同时进行检测,需要单独对后台服务器和用户端网络质量进行检测,检测效率低,无法精确判断出互联网技术开发受后台和用户端网络质量的影响程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开发的网络质量检测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前端面嵌入安装有显示屏,所述壳体的前端面均匀安装有若干按键,所述壳体的顶部侧端面插接有外接天线,所述壳体的侧端底部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内部开设有安装腔室,所述安装腔室的中部通过螺丝固定安装有电路板,所述壳体的后端底部嵌入安装有供电电池;
所述电路板的中部安装有主控模块、网络模块、信号发射模块、时钟模块、信号接收模块、干扰屏蔽模块和处理模块。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壳体中部侧端对应连接孔的位置处开设有充电孔,所述供电电池通过充电孔和导线与外部电源连接;
所述壳体后端底部开设有电池槽,所述供电电池安装于电池槽内部,所述电路板的输入端与供电电池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靠近所述壳体侧端面的按键与信号接收模块连接,控制信号接收模块的接收个数,剩余按键与信号发射模块连接,控制信号发射模块的发射个数,所述信号发射模块的发射信号大于等于1个。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连接孔内部插接有导线插头,所述壳体通过导线与后台服务器连接。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壳体的顶部对应外接天线的位置处开设有USB插孔,所述外接天线通过USB插孔与壳体连接,所述USB插孔的输入端与电池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供电电池、显示屏、主控模块、网络模块,信号发射模块、时钟模块、信号接收模块,干扰屏蔽模块和处理模块组成网络质量检测系统;
所述网络模块包括网络识别单元和自动接入单元;
所述干扰屏蔽模块包括加密传输单元和屏蔽单元;
所述时钟模块包括定时单元、计时单元和记忆单元;
所述处理模块包括后台数据处理单元、用户数据处理单元、距离分析单元、延时分析单元和数据计算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暴走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暴走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9467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