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乙烯塑料件回收设备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94389.4 | 申请日: | 2020-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900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张凯楠;刘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凯楠 |
主分类号: | B29B17/04 | 分类号: | B29B17/04;B29B17/02;B29B17/00;B30B11/04;B30B15/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6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乙烯 塑料件 回收 设备 及其 使用方法 | ||
1.一种聚乙烯塑料件回收设备,包括支架(42)、壳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42)数量为两个且左右对称设置在地面上,两个所述支架(42)上端面固定设有一壳体(10),所述壳体(10)内设有工作腔(11),所述工作腔(11)上端壁开设有投料口(21),所述工作腔(11)内上半部设有使聚乙烯塑料件碾压成片状的进料装置,所述进料装置下方设有使片状聚乙烯塑料件粉碎的粉碎装置,所述粉碎装置下方设有出料装置,所述进料装置包括设置在壳体(10)内的动力腔(12),所述动力腔(12)前端壁固定设有第一电机(19),所述第一电机(19)输出轴端固定设有第一转动轴(15),所述第一转动轴(15)上固定设有第一齿轮(20),所述第一转动轴(15)上固定设有第一碾压轮(14),所述第一碾压轮(14)位于工作腔(11)内,所述工作腔(11)内壁转动设有第二转动轴(17),所述第二转动轴(17)的另一端面转动设置在动力腔(12)内壁,所述第二转动轴(17)上固定设有第二碾压轮(16),所述第二碾压轮(16)与所述第一碾压轮(14)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第二转动轴(17)上固定设有第二齿轮(18),所述第二齿轮(18)与所述第一齿轮(20)啮合,所述工作腔(11)内壁左右对称设有两组清理组件,所述清理组件为沿工作腔(11)长度方向设置在工作腔(11)内壁的多个清理片(13),左侧所述清理片(13)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碾压轮(14)的齿间隙内,右侧所述清理片(13)位于所述第二碾压轮(16)的齿间隙内。
2.根据权利要求1中的一种聚乙烯塑料件回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碎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工作腔(11)内壁的填充块(22),所述填充块(22)上端面为中间低两边高的倾斜面,所述填充块(22)上端面开设有抖动腔(23),所述抖动腔(23)内壁沿圆周方向设有多组抖动组件,所述抖动组件包括沿抖动腔(23)长度方向均匀设置的多组抖动部件,所述抖动部件包括开设在抖动腔(23)内壁的晃动腔(31),所述晃动腔(31)内滚动设有转接头(33),所述转接头(33)外表面与所述晃动腔(31)内壁通过多个第一弹簧(32)连接,所述转接头(33)的另一端面固定设有固定块(34),所述多个抖动组件内的固定块(34)一端面固定设有一抖动板(24)。
3.根据权利要求2中的一种聚乙烯塑料件回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碎装置还包括圆周均匀设置在抖动板(24)上的多组切割组件,所述切割组件为沿抖动板(24)长度方向设置的多组切割部件,所述切割部件包括开设在抖动板(24)内的预留槽(25),所述预留槽(25)前后端壁固定设有一第三转动轴(35),所述第三转动轴(35)上套设有静刀(30),所述静刀(30)内上设有通孔(36),所述通孔(36)与所述第三转动轴(35)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转动轴(35)上固定设有限位块(37),所述限位块(37)一端面与所述通孔(36)内壁通过第二弹簧(38)连接,所述抖动板(24)上设有出料口(39),所述出料口(39)内可拆卸设有筛板(40)。
4.根据权利要求2中一种聚乙烯塑料件回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碎装置还包括开设在抖动板(24)上端面的粉碎腔(55),所述粉碎腔(55)前端壁固定设有第二电机(27),所述第二电机(27)输出轴端固定设有第二转动轴(28),所述第二转动轴(28)上固定设有转动轮(56),所述转动轮(56)上圆周方向均匀设有多组粉碎组件,所述粉碎组件为沿转动轮(56)长度方向设置的多个动刀(26)。
5.根据权利要求1中的一种聚乙烯塑料件回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壳体(10)下端面的挤压壳体(43),所述挤压壳体(43)内设有挤压腔(45),所述挤压腔(45)右端壁固定设有液压缸(46),所述液压缸(46)上控制设有液压杆(47),所述液压杆(47)组左端面固定设有压板(48),所述压板(48)右端面固定设有挡板(49),所述工作腔(11)下端壁开设有连通口(41),所述挤压腔(45)与所述工作腔(11)通过连通口(41)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凯楠,未经张凯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9438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连续式有机肥发酵装置
- 下一篇:位置感应数据清洗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