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组合式液态轻烃气化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93939.0 | 申请日: | 2020-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486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蔡光发;蔡奥捷;胡海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三恒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K5/22 | 分类号: | F23K5/22;F23K5/20;F23N1/02;F17D1/00;F17D3/01;F17D3/12;F17D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组合式 液态 气化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液态轻烃气化技术领域,具体为新型组合式液态轻烃气化系统,包括混空气子系统、储油及供油子系统、油气化及混合子系统、燃气处理及供气子系统、控制调节及安全保护子系统;有益效果为:采用了新型组合式气化方案,即轻烃预热和空气预热(采用烟气再循环技术和电热组合模式)。同时运用新型多级雾化喷咀,即轻烃油先经过燃油高压空气雾化成微小油雾气再与混合空气喷咀喷出的空气流再次雾化混合;经过充分混合后,轻烃气化比率高,残液极少;同时在混入的空气中掺入部分烟气提高混合空气温度又降低了混空轻烃燃气的含氧量,因此实现多层供氧模式的目的,使燃烧过程处于低氮燃烧的状态,从而达到燃烧产物低氮排放,环保效能进一步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态轻烃气化技术领域,具体为新型组合式液态轻烃气化系统。
背景技术
液态轻烃是一种优质而且尚未被充分利用的清洁,安全及高效能源。其主要来源于石油气田开采过程中的副产品以及湿性天然气净化厂生产的伴生副产品,其通俗称呼为“凝析油”,和石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拔头油”,液态轻烃是以C5为主的液态轻烃混合物。混空轻烃燃气是一种新型清洁燃气,以石油天然气开采及加工过程中的副产品C5、C6为制气原料,在不添加任何化学助剂的情况下,通过新型组合式液态轻烃气化系统,采用纯物理气化方式按一定比例混入空气或烟气,将液态轻烃转化为符合国家标准的《混空轻烃燃气》,经稳压后通过管道输送到终端用户。
现有技术中,采用传统的方法将液态轻烃和混空轻烃燃气混合后,轻烃气化比率低,残液量大。同时在混入的空气中降低了混合空气温度,且提高了混空轻烃燃气的含氧量,因此使燃烧过程处于高氮燃烧的状态,从而无法达到燃烧产物低氮排放,环保效能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新型组合式液态轻烃气化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新型组合式液态轻烃气化系统,包括混空气子系统、储油及供油子系统、油气化及混合子系统、燃气处理及供气子系统、控制调节及安全保护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空气子系统包括热烟气循环管道及调节阀门;储油及供油子系统包括卸油泵及管道阀门、安全储油罐、输油泵及管道阀门、油泵加热器及油温控制、油压监测调节装置、安全切换电磁阀、油量调节装置、燃油流量计、油雾化空压机、过滤调节装置、电磁阀,油气化及混合子系统包括气化罐体内置翅片加热器,气体旋流装置、多层分布器、测温传感器、压力安全保护装置;燃气处理及供气子系统包括二次补偿加热器、分布混合器、残液检测器、回油泵组及管道阀门、出口管、调压器、供气压力检测、燃气热值检测,控制调节及安全保护子系统包括主控制器PLC、触摸屏,操作监控单元,燃油燃气监控调节单元,混空气监控调节系统,燃气保护单元,残液监测及回送安全保护单元,燃气输出压力,热值监视单元,系统压力、温度超限保护单元,加热装置、热煤介质温度控制。
优选的,所述热烟气循环管道包括常温空气进口管道、空气加热器,混空气温度传感器、加压风机、混空气止回阀、混空气组合喷咀。
优选的,所述混合气化装置包括轻烃油辅助雾化喷咀及混空气旋流喷咀。
优选的,所述燃气监控调节单元监控燃气温度、压力,混空气监控调节系统监控混空气风量、风温和风压,燃气保护单元对燃气温度、压力、检测保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了新型组合式气化方案,即轻烃预热和空气预热(采用烟气再循环技术和电热组合模式)。同时运用新型多级雾化喷咀,即轻烃油先经过燃油高压空气雾化成微小油雾气再与混合空气喷咀喷出的空气流再次雾化混合。经过充分混合后,轻烃气化比率高,残液极少。同时在混入的空气中掺入部分烟气提高混合空气温度又降低了混空轻烃燃气的含氧量,因此实现多层供氧模式的目的,使燃烧过程处于低氮燃烧的状态,从而达到燃烧产物低氮排放,环保效能进一步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三恒电气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湖北三恒电气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939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