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诱灭粘捕式的灭蝇灭蚊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92137.8 | 申请日: | 2020-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445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发明(设计)人: | 程鹏;刘宏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M1/08 | 分类号: | A01M1/08;A01M1/14;B08B1/00 |
代理公司: | 济宁汇景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54 | 代理人: | 赵建新 |
地址: | 272000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诱灭粘捕式 灭蚊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诱灭粘捕式的灭蝇灭蚊器,涉及灭蚊器技术领域,解决了不能够通过结构上的改进在蚊虫靠近罩体时实现对蚊虫的强力吸入,以实现灭蚊效果的提升;不能够通过结构上的改进在灯光引诱的同时禁止蚊虫接触灯管,以及实现灯管的联动式清洁的问题。一种采用诱灭粘捕式的灭蝇灭蚊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扣接有罩体,且底座上安装有粘蝇板结构,并且罩体上安装有诱导结构。因每两根进气管之间熔接有一个凸起,且凸起为三角柱形结构,并且矩形阵列状熔接的凸起共同组成了进气管的汇聚结构,从而可提高蚊虫进入到罩体内的几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灭蚊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采用诱灭粘捕式的灭蝇灭蚊器。
背景技术
现时市面上出现了诱捕式灭蝇灭蚊器,诱捕式灭蝇灭蚊器设有诱捕灯管,诱捕灯管能发出紫外光,这些诱捕式灭蝇灭蚊器还需要另外放入不干胶粘纸在诱捕灯管旁,诱捕式灭蝇灭蚊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紫外光吸引苍蝇蚊子,苍蝇蚊子在诱捕灯管周围飞动,苍蝇蚊子一旦停留在不干胶粘纸上,就会被粘住。
如申请号:CN202010631995.7,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诱灭粘捕式的新型灭蝇灭蚊器,涉及灭蝇灭蚊器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的灭蝇灭蚊器在使用的时候,无法将常见的灭蝇灭蚊粘板进行利用便捷更换,且灭蝇灭蚊粘板在利用的时候,没有支撑固定结构,在放入时容易与其他部位粘连的问题,包括:主体,安装槽,顶槽;所述主体为矩形结构,且主体的内部顶端安装有诱捕灯管;所述安装槽设在主体的两侧底部,且安装槽处于固定槽的前端;所述顶槽设在主体的顶端两侧,且顶槽的内部底端嵌入安装有插板的矩形块。此处的固定件是用来直接与灭蝇灭蚊粘板连接的,使得固定件可以带动灭蝇灭蚊粘板进行插入到主体的内部,使得本装置的诱捕灯管在引诱蚊虫的时候,可以落在灭蝇灭蚊粘板被粘捕。
类似于上述申请的灭蝇器目前还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一个是,现有虽然能够通过灯管发光对蚊虫进行吸引,但是无引导和强迫结构,不能够通过结构上的改进在蚊虫靠近罩体时实现对蚊虫的强力吸入,以实现灭蚊效果的提升;再者是,现有灯光式灭蝇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灯管上容易沾染较多的蚊虫粪便,清洗难度较大,而不能够通过结构上的改进在灯光引诱的同时禁止蚊虫接触灯管,以及实现灯管的联动式清洁。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采用诱灭粘捕式的灭蝇灭蚊器,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诱灭粘捕式的灭蝇灭蚊器,以解决现有一个是,现有虽然能够通过灯管发光对蚊虫进行吸引,但是无引导和强迫结构,不能够通过结构上的改进在蚊虫靠近罩体时实现对蚊虫的强力吸入,以实现灭蚊效果的提升;再者是,现有灯光式灭蝇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灯管上容易沾染较多的蚊虫粪便,清洗难度较大,而不能够通过结构上的改进在灯光引诱的同时禁止蚊虫接触灯管,以及实现灯管的联动式清洁的问题。
本发明一种采用诱灭粘捕式的灭蝇灭蚊器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采用诱灭粘捕式的灭蝇灭蚊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扣接有罩体,且底座上安装有粘蝇板结构,并且罩体上安装有诱导结构;所述罩体上安装有吸气泵,且罩体上还安装有驱动动电机,并且罩体上还安装有清洁结构;所述罩体包括通孔、进气管和挡板,所述罩体左端面呈矩形阵列状开设有通孔,且罩体左端面位于每个通孔位置处均熔接有一根进气管,并且罩体左端面为透明塑料材质;每根进气管内均转动连接有挡板,且挡板组成了进气管的转动式密封结构;所述罩体还包括凸起,每两根所述进气管之间熔接有一个凸起,且凸起为三角柱形结构,并且矩形阵列状熔接的凸起共同组成了进气管的汇聚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包括固定孔和连接座,所述底座为矩形座状结构,且固定孔顶端面熔接有一个连接座,并且连接座为矩形镂空状结构;所述连接座与罩体插接相连,且连接座顶部外沿经斜角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未经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921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