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E波段的圆形波导衰减器的实现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391389.9 | 申请日: | 2020-12-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320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 发明(设计)人: | 夏文兵;柏友国;朱小群;杨瑞萍;熊超;丁胜;夏媛;杨亚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沣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P1/22 | 分类号: | H01P1/22 |
| 代理公司: | 铜陵市嘉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86 | 代理人: | 吴晨亮 |
| 地址: | 244000 安徽省铜陵***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波段 圆形 波导 衰减器 实现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E波段的圆形波导衰减器的实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相互垂直的两个双极化信号通过第一圆形波导管,再经过第一极化转换器把双极化信号分解成E面和H面两个信号;(2)、E面信号依次经过第一E面矩形波导、第一矩形衰减器和第二E面矩形波导实现E面可控的E面衰减信号;(3)、H面信号依次经过第一H面矩形波导、第二矩形衰减器和第二H面矩形波导实现H面可控的H面衰减信号;(4)、通过第二极化转换器把经过衰减的E面和H面衰减信号组合在一起通过第二圆形波导管双极化输出。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将双极化信号先分解,再分别衰减,最后再组合。由于采取新的设计方案,使得设计工艺方法易于实现,可生产性非常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波衰减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E波段的圆形波导衰减器的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微波波导信号传输作为现代无线通信系统中不可或缺的设备之一,起着信号传输的重要功能。其中, 圆形波导由于损耗小,双极化和加工方便,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通信设备中。在实际使用中,通讯设备需要模拟天线的双极化信号传输和接受的信号的衰减,我们可以直接设计一个圆形波导双极化衰减器件以模拟实现此功能。
常规的双极化圆波导如图1所示,在圆形波导管1中加入吸波材料2,吸波材料用固定介质3固定在圆形波导管中。现有技术用在E频段80G赫兹,圆形波导管的标准直径为3.175MM,在这个小的直径内精确的加入吸波材料,目前仅在理论仿真上可行,实际的装配后的公差无法实现控制。无法实现精确装配的吸波材料,会导致传出的双极化信号相互之间的隔离度无法控制,从而使得整个方案失效。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号CN211265687U公开了一种极化旋转式衰减器,包括中心波导、设置于所述中心波导内部的旋转吸收片、连接所述中心波导两侧的输入结构和输出结构、设置于所述输入结构和所述输出结构内部的固定吸收片;所述中心波导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相对所述输入结构和所述输出结构转动。该衰减器是改变旋转吸收片和固定吸收片之间的相对旋转角度θ,达到控制衰减器衰减值的目的,依然是利用吸波材料来控制衰减值,同样存在实际装配后的公差无法实现控制,无法精确装配吸波材料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E频段80G赫兹圆形波导双极化衰减方案存在的诸多缺陷,为此提供一种使得双极化信号可以经过可控范围内的等同衰减,从而实现批量生产的一种E波段的圆形波导衰减器的实现方法。
为了实现精确的衰减控制以及较好的回波损耗值,本发明另辟蹊径,重新规划设计方法,圆形波导的双极化信号通过正交模转换器分解,分别进行衰减后再通过正交模转换器进行组合,实现圆形波导微波信号的双极化衰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E波段的圆形波导衰减器的实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相互垂直的两个双极化信号通过第一圆形波导管,再经过第一极化转换器把双极化信号分解成E面和H面两个信号;(2)、E面信号依次经过第一E面矩形波导、第一矩形衰减器和第二E面矩形波导实现E面可控的E面衰减信号;(3)、H面信号依次经过第一H面矩形波导、第二矩形衰减器和第二H面矩形波导实现H面可控的H面衰减信号;(4)、通过第二极化转换器把经过衰减的E面和H面衰减信号组合在一起通过第二圆形波导管双极化输出。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极化转换器和第二极化转换器是正交模转换器。
上述方案中所述E波段的带宽范围为10GHz,带宽波段为71-76GHz和81-86GHz。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将双极化信号先分解,再分别衰减,最后再组合。由于采取的新的设计方案、方法,使得设计工艺方法易于实现,可生产性非常高。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双极化圆波导衰减器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在71-76GHz和81-86GHz的衰减波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沣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华沣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9138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六氟磷酸锂生产方法
- 下一篇:一种仿蝴蝶翼的仿生扑翼飞行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