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井震联合全波形反演初始速度模型建立方法与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391197.8 | 申请日: | 2020-12-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784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 发明(设计)人: | 胡新海;曹宏;宋建勇;杨志芳;卢明辉;宴信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V1/48 | 分类号: | G01V1/48;G01V1/5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单晓双;王涛 |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联合 波形 反演 初始 速度 模型 建立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井震联合全波形反演初始速度模型建立方法与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研究区的地震数据以及声波测井数据;根据所述地震数据以及所述声波测井数据获取井间的地震速度、井点的地震速度以及对应的测井速度;利用所述井点的地震速度对应的测井速度比例校正所述井间的地震速度;根据变换矩阵与校正后的井间的地震速度构建初始速度模型,其中,通过变换矩阵使井间速度插值时能够保持地震速度的横向变化趋势,融合测井与地震速度信息,建立高精度的波形反演初始速度模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震勘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井震联合全波形反演初始速度模型建立方法与装置。
背景技术
全波形反演是地震勘探技术领域中的研究热点之一,该技术联合利用地震波场中的运动学和动力学信息,反演出高精度的地下介质速度、密度、各向异性模型,从而预测复杂地质背景下的构造、储层及流体信息。
全波形反演利用最优化算法迭代求解观测数据与波动方程正演数据的残差来求解地下介质参数。由于地下介质参数与地震波场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因此,该方法从数学上来讲是一个病态问题,存在多解性与收敛性问题。目前解决非线性反演的常用手段是利用Born近似将非线性问题转化为线性问题,然后利用局部优化方法迭代反演速度模型。在全波形反演理论中,要满足Born近似初始模型正演数据中波的走时与实际观测数据走时之间的误差在时间域要小于半个周期,在深度域小于半个波长。如果初始模型精度不够,反演目标函数会收敛到局部极小值,出现“周波跳跃”现象。因此,初始速度建模是全波形反演的一个核心问题。通常全波形反演初始速度模型使用射线层析、偏移速度分析或者声波测井插值得到。射线层析与偏移速度分析利用地震波的走时信息及同向轴曲率,得到的速度模型精度较低,只能反映相对速度变化。利用声波测井速度插值进行速度建模,通常使用层位控制,层内采用线性或双线性内插,无法反映速度横向变化。而且,利用上述方法建立速度模型后,需要按照全波形反演多尺度框架,进行整体空间平滑,这也会引入速度误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井震联合全波形反演初始速度模型建立方法与装置、电子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够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井震联合全波形反演初始速度模型建立方法,包括:
获取研究区的地震数据以及声波测井数据;
根据所述地震数据以及所述声波测井数据获取井间的地震速度、井点的地震速度以及对应的测井速度;
利用所述井点的地震速度对应的测井速度比例校正所述井间的地震速度;
根据变换矩阵与校正后的井间的地震速度构建初始速度模型。
进一步地,所述测井数据包括:井间距离,所述变换矩阵为:
其中,d为井间距离,g1为两口井之间的测井速度差,g2为井间差值速度,v1为第一口井对应位置的地震速度,V1为第一口井对应位置的测井速度。
进一步地,所述地震数据包括:地震速度场以及层位数据;
所述根据所述地震数据以及所述声波测井数据获取井间的地震速度、井点的地震速度以及对应的测井速度,包括:
对所述地震速度场进行中值滤波;
利用井震标定技术匹配所述地震数据和所述声波测井数据;
利用所述层位数据、所述声波测井数据中的井位置提取中值滤波后的地震速度场中的井间的地震速度以及井点的地震速度;
在井震匹配后的声波测井数据中提取与各地震速度对应的测井速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9119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