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去除物料中有害重金属的智能处理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390714.X | 申请日: | 2020-12-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724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 发明(设计)人: | 李祈煌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湾地区“炜业中央投资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9B5/00 | 分类号: | B09B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李岩 |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市***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去除 物料 有害 重金属 智能 处理 系统 | ||
1.一种去除物料中有害重金属的智能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酸洗单元,分别将物料、水、废酸和纯酸经对应的电控阀门控制的多个输送管道进入一酸洗槽,每一该输送管对应设置一流量计以量测其流量,该酸洗槽包含一具阻力传感器的电动搅拌器,以对该酸洗槽内的泥浆物质进行搅拌并借由感测其转动阻力值推估该泥浆物质的黏度,该酸洗槽内具有一用以侦测该酸洗槽内的物料的酸碱值的第一酸碱值侦测器;
一缓冲单元,以一缓冲槽承接经该酸洗槽的输出物质,并定量输出;
一第一过滤单元,以一第一过滤器过滤该缓冲槽的输出,以截留为一滤浆,并在该滤浆的输出管道上设置一第一流量感测计,以估算其输出重量;
一残渣搜集单元,以一料斗搜集通过该第一过滤器的渣块,并经干燥后形成一物料残渣,该残渣搜集单元包含一重量感测计,用以量测该物料残渣的重量;以及
一控制模块,以一微处理器分别电性连接该些电控阀门、该电动搅拌器以控制其启闭,该微处理器并电性连接该些流量计、该阻力传感器、该第一酸碱值侦测器和该第一流量感测计、该重量感测计,该控制模块包含:
一黏度控制单元,根据一理想的黏度值比对该酸洗槽内的泥浆物质的黏度,并分别控制该物料与该水的输送管道的电控阀门的启闭时间,以将该泥浆物质调整成符合该黏度值的比例;
一酸碱值控制单元,根据一液固比曲线与时间对应的酸碱值,比对该第一酸碱值侦测器的酸碱值,并控制该水输送管道与该纯酸输送管道,以将该酸洗槽内的泥浆物质的酸碱值调整成符合该液固比曲线的酸碱值;
一转速控制单元,根据该阻力传感器的感测值,控制并调整该电动搅拌器的转速;及
一流量控制单元,根据该水、该废酸、该纯酸的输送管道对应的流量计,控制其进入该酸洗槽的流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物料为土壤。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物料为经燃烧或焚化产生的悬浮微粒,随集尘设备收集而得的飞灰。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酸洗单元的该酸洗槽更包含以一输送管道加入氧化剂,且该氧化剂的该输送管道对应电性连接该控制模块的一电控阀门及一流量计,以分别控制该电控阀门开启或关闭及流量大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缓冲单元的该缓冲槽更包含以一输送管道加入混凝剂,且该混凝剂的该输送管道对应电性连接该控制模块的一电控阀门及一流量计,以控制其流量大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更包含:
一中和单元,以一中和槽盛装该第一过滤器所滤得的滤浆,并加入石灰水予以酸碱中和,该中和槽内具有一电性连接该控制模块的第二酸碱值侦测器,用以反馈该中和槽内的反应物的酸碱值;
一第二过滤单元,以一第二过滤器接收该中和槽所输出的沉淀物,以滤得一金属氢氧化物,并由一输出管道排出一滤液,在该滤液的输出管道上设置一电性连接至该控制模块的第二流量感测计,以估算其输出重量,并回报至该控制模块;以及
一辨识单元,以一辨识装置对该金属氢氧化物的组成进行分析量测并以一分类器予以分类。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辨识装置为一光谱传感器,该分类器的分类包含金属种类。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辨识单元包含一重量传感器,该分类器的分类包含重量别。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控制中心模块,其分别电性连接该控制模块、该辨识单元以记录并比对该废酸、纯酸的用量与该第一流量感测计、第二流量感测计、该重量感测计的总重量,以检验其水、废酸、纯酸的使用率及取得该批次的物料的污染物组成信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智能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污染物组成信息包含物料来源处、物料分离出的金属成分及其重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湾地区“炜业中央投资有限公司”,未经台湾地区“炜业中央投资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9071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式电动救援工具
- 下一篇:半导体装置与其形成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