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随机机会约束的客运车辆实时调度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89669.6 | 申请日: | 2020-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623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许旺土;李传明;刘欣荷;陈捷;肖晴牧;文琰杰;丁昌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厦门市交通运行监测指挥中心;厦门卫星定位应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123 | 分类号: | G08G1/123;G08G1/01;G06K9/62;G06N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创智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88 | 代理人: | 彭随丽 |
地址: | 361005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随机 机会 约束 客运 车辆 实时 调度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一种应用机会约束规划的车辆动态调度方法,采用Fisher有序聚类分析算法,将全天时间分为多个发车间隔相等的子时段,根据乘客等待时间和车辆容量的随机系统约束条件,建立模型,并对随机系统约束条件进行检验,计算所述模型中的目标值,基于随机模拟的遗传算法求解最优值,从而确定多时间段实时调度方案。本发明的基于机会约束的实时调度模型,解决了不确定事件如客流随机性、事故、拥堵等事件发生情况下,调度决策的优化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并采用遗传算法和随机模拟确定决策的最优解,克服了传统优化算法如拟牛顿法的解析解表示困难、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运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客运车辆的实时动态调度方法。
背景技术
客运车辆调度的内容有客流分配技术、发车频率的确定、客运车辆车容量的选择、车辆的合理分配。本文研究的是实时调度,对客流分配技术和客运车辆车容量不做研究。
客运车辆线路的调度人员在遇到影响行车时刻表正常实施的问题后,必须及时处理,采取相应的实时调度方法,最大限度的消除突发问题对线路运行所造成的影响,以弥补可能出现的损失。因此这就要求线路调度员不仅要了解本线路各时组、各断面的客流动态,熟悉本线路行车时刻表及道路设施和通行能力,还要备有遇到特殊情况时的多种实时调度方法,从而在遇到特殊情况时,可根据车辆晚点时间的多少、同时到站的车辆数、出现大间隔的时间等,果断及时的采取措施,保证客运车辆的车辆行车间隔的均衡。
现有的实时调度方法主要包括:(1)报保养公司组织抢修;(2)调整行车顺序;(3)调整行车间隔;(4)调整中途站停站次数;(5)调整车辆行驶区段(区间车);(6)安排机动车;(7)改变车辆行驶路线;(8)实时拟定行车计划;(9)分段行驶;(10)缩线;(11)放大行车间隔;(12)延长单程点;(13)改变行车计划。
下面首先对各种调度方法分别进行说明。
报保养公司组织抢修:安排抢修车行驶路线,使抢修车在最短时间到达事故及故障车辆地点。
调整行车顺序:即调整前后车的发车时间,适用于车辆出现故障、司售人员迟到、个别车组晚点到站且影响时间较短等情况。这种情况在线路的日常调度中比较常见。
调整行车间隔:调整有关车次的发车时间。发现有的客运车辆不能准时到达首站(或末站),或因个别车辆故障,调出或劳动力不足等因素,使计划的车辆数和行车间隔不能保证时,可采取在所少车次之前(或大的行车间隔前)的客运车辆推迟发车时间,在所少车次后(或大的行车间隔之后)的客运车辆提前发车时间的办法,使行车间隔比较均匀,维持线路正常运行。如果因客流量增加需要加车时,同样也要调整发车间隔。这种实时调度方法是线路的日常调度中最常用的方法,这适用于频繁严重塞车、客运车辆不能准时到站时常发生的情况,因而,这一方法的应用非常频繁。
调整中途站停站次数:包括三方面:一是空车出发;二是本站载客,越站停车(载客放车);三是采取实时大站快车。
调整车辆行驶区段(区间车):缩短车辆在本线路行驶的里程,在线路的某个区段开行区间车,可以缩短车辆的全程行驶时间。可指定一辆车或几辆车(不得连续发出)改全程行驶为在部分区段间行驶。
安排机动车:一是根据客流的规律机动车预先在某地待命,待需加入时加入;二是临时加入机动车,根据其到达路线经由的车流情况,安排行驶路线,使机动车能在最短时间内投入线路的运行。
实时拟定行车计划:根据实有车数、单程行驶时间、停站时间、客流量,计算出行车间隔,实时拟定行车计划。实时拟定行车计划依据的调度方法有:中途摆站、班车、快车、直达车、区间车、跨线车、跨线运行、机动车等。
分段行驶:车辆在运行线路上分数段开行。
缩线:缩短车辆行驶路线,以应付市政施工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厦门市交通运行监测指挥中心;厦门卫星定位应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大学;厦门市交通运行监测指挥中心;厦门卫星定位应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896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文丘里废气收集净化系统
- 下一篇:风力发电机组塔筒用防扭转复合质量阻尼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