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显微根尖手术用3D打印拉钩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389105.2 | 申请日: | 2020-12-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535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 发明(设计)人: | 宋东哲;谭学莲;刘浏;高羽轩;黄定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C19/00 | 分类号: | A61C19/00;B33Y10/00;B33Y80/00;G06F30/17;G06F30/20;G06F113/10 |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张严芳 |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显微 根尖 手术 打印 拉钩 及其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微根尖手术用3D打印拉钩及其制作方法,解决了现有拉钩如下技术问题:牵拉牙龈粘骨膜瓣不充分;与牙槽骨骨面贴合不严;拉钩与牙龈粘骨膜瓣长期接触致其干燥,影响术后恢复;拉钩容易阻挡反角机头,增加截根难度。本发明包括步骤1:通过CBCT扫描,获取患者口腔硬组织数据;步骤2:通过数字化口腔扫描仪,获取患者口腔软硬组织表面3D数据;步骤3:通过3D打印设计软件拟合上述口腔硬组织数据以及口腔软硬组织表面3D数据,重建三维模型,根据三维模型设计拉钩参数;步骤4:根据拉钩参数,3D打印拉钩。本发明具有保证拉钩完全牵拉牙龈黏骨膜瓣、与患者的牙槽骨紧密贴合,促进术后牙龈粘骨膜瓣愈合且不影响反角手机的工作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口腔科牙齿根尖手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微根尖手术用3D打印拉钩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在进行显微根尖手术时,需要将牙龈切开翻瓣,采用根尖手术拉钩牵拉牙龈黏骨膜瓣,以充分暴露手术视野。但是现有的根尖手术拉钩存在以下问题:
(1)拉钩体部的作用是牵拉牙龈黏骨膜瓣。现有拉钩体部的面积恒定,而每台根尖手术所设计的牙龈黏骨膜瓣面积各异,导致牙龈粘骨膜瓣常无法完全被牵拉,增加了术中锐器误伤黏骨膜瓣的风险,也影响了手术视野,不利于显微根尖手术的有效开展;
(2)拉钩头部的作用是与术区骨面尽量贴合以固定拉钩位置,避免拉钩移位。现有拉钩头部形状固定,或平直或呈单弧形或是锯齿状;而患者骨面形态千变万化,高低起伏,导致拉钩头部无法与牙槽骨面严密贴合,增加了术中拉钩移位滑动的风险,常影响根尖手术的进行。
(3)在显微根尖手术过程中,拉钩体部与牙龈黏骨膜瓣直接接触,而牙龈黏骨膜瓣长时间与骨面分离,会因为缺乏液体浸润而影响术后牙龈组织的恢复,同时不利于缝合。
(4)在对患牙牙根进行截根操作时,会用到反角机头,而现有拉钩的体部常会阻碍反角手机,调整拉钩位置常又会导致部分牙龈黏骨膜瓣遮挡术区视野,同时反角机头也可能会损伤牙龈黏骨膜瓣。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有必要对根尖手术中的拉钩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显微根尖手术中用到的拉钩体部无法完全牵拉牙龈黏骨膜瓣同时容易阻碍反角手机工作,且在与牙龈粘骨膜瓣长期接触时,无法保障牙龈黏骨膜瓣湿润;另外拉钩头部与牙槽骨面贴合不严密。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显微根尖手术用3D打印拉钩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通过CBCT扫描,获取患者口腔硬组织数据;
步骤2:通过数字化口腔扫描仪,获取患者口腔软硬组织表面3D数据;
步骤3:通过3D打印设计软件拟合上述口腔硬组织数据和口腔软硬组织表面3D数据,重建三维模型,在模型基础上设计拉钩参数;
步骤4:根据步骤3设计的拉钩参数,3D打印获得拉钩。
本发明考虑到拉钩头部与牙槽骨面的贴合程度会影响到拉钩能否完全牵拉牙龈黏骨膜瓣、且拉钩会遮挡反角机头从而影响反角手机的工作,因此通过扫描口腔数据,获取患者的软硬组织数据并建立三维模型,再个性化制作适合患者手术区域的拉钩,这样可以保证拉钩完全牵拉牙龈黏骨膜瓣、不影响反角手机的工作、与患者的牙槽骨紧密贴合有效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本发明优选的显微根尖手术用3D打印拉钩的制作方法,所述步骤1中所述患者口腔硬组织数据包括牙齿信息和牙槽骨信息,所述牙齿信息包括根尖病变区信息。
牙齿信息和牙槽骨信息有利于确定拉钩需要支撑的位置,并且根据该处的牙槽骨信息进行拉钩头部形状和尺寸的设计,打印得到更合适的拉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891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