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控制的流化床反应器及其反应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88454.2 | 申请日: | 2020-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423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发明(设计)人: | 李恩平;施以军;胡孝春;翁志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金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8/24 | 分类号: | B01J8/24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蚌埠博源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3 | 代理人: | 杨晋弘 |
地址: | 2392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制 流化床 反应器 及其 反应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控制的流化床反应器及其反应方法,在流化床(1)底部设有气流分配板(5),分配板上均布一组入口管道(3)及其控制阀(4)。反应控制方法为:a.将工艺气通入流化床(1)底部;b.通过DCS控制装置,打开第一组间隔的控制阀(4),从打开的气流孔中通工艺气至流化床反应腔,时间为0.5h‑1h;c.之后通过DCS切换打开第二组间隔控制阀(4),通气时间为0.5h‑1h。本发明所提供的反应器内催化剂活化方法有以下优点:工艺气采用不同位置,间断式通入的方式,有效的对床内气体分布,通过调节手段的高效、针对性更强,调节效果更好,减少了床内结壁的生成,保证了床内流化效果,保证了催化剂的使用率,延长了系统的使用周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生产技术领域,特征涉及一种三聚氰胺生产中带控制的流化床反应器及其反应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三聚氰胺生产是以尿素为原料的常、低压法生产工艺,生产三聚氰胺的原料是尿素,由于生产中难以避免的出现各类停车等异常情况,部分尿素未完全反应,会在流化床内形成局部的结块,进而影响气流分布与反应效果,局部温度低,催化剂利用不完全,催化剂活性逐渐降低,产量也因此随运行时间逐渐降低。因此一般一年多左右要大修一次,对流化床进行卸催化剂并清理,每次检修时间长、劳动强度大、产生的废弃物多。
原先的反应器底部的气体分布器基本无法有效调节气体分布,而通过研发,对床底气体分布器进行改造,在生产中出现异常停车及床内温度不正常时,能通过及时调整床底气体分布情况,有效的确保床内气体分布均匀,及时对催化剂进行有效的活化,从而保证了催化剂活性、减少床内结壁速率,能有效延长系统运行周期,提高产量降低消耗,也减少废弃物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带控制的流化床反应器及其反应控制方法,以解决合理分配工艺气,减少因工艺气分配不均导致的局部温度低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带控制的流化床反应器,特别是用于三聚氰胺生产的流化床反应器,在流化床1底部设有进口总管2,其特征在于:
a.流化床1底部内腔向上的位置设有气流分配板5,气流分配板5上连接一组工艺气的入口管道3;每个入口管道分别与气流分配板5上的气流孔对应联通;
b.每个入口管道3上分别设有控制阀4,每个控制阀分别与DCS控制器电学连接,以实现DCS对每个控制阀4进行开闭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组入口管道3为16只,均布设置于以气流分配板中心的圆周上,相邻的入口管道之间的圆心夹角为22.5度。入口管道处在离流化床底想上1/4位置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每个入口管道3距离流化床内壁的距离为 50-150 mm。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流化床反应器的反应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工艺气通入流化床1底部;
b.通过DCS控制装置,打开第一组间隔一个气流孔所对应的控制阀4,从间隔打开的气流孔中通工艺气至流化床反应腔,通气时间为0.5h-1h;
c.之后通过DCS关闭打开的第一组控制阀4,立即打开第二组间隔一个气流孔所对应的控制阀4,从间隔打开的气流孔中通工艺气至流化床反应腔,通气时间为0.5h-1h;
d. 第一组控制阀和第二组控制阀轮流循环启闭。
进一步的,通气时间优选0.5h。
本发明所提供的反应器内催化剂活化方法有以下优点:工艺气采用不同位置,间断式通入的方式,有效的对床内气体分布,通过调节手段的高效、针对性更强,调节效果更好,减少了床内结壁的生成,保证了床内流化效果,保证了催化剂的使用率,延长了系统的使用周期。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金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金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884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