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工业机器人的位置与姿态误差综合补偿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385036.8 | 申请日: | 2020-12-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367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 发明(设计)人: | 田威;王伟;廖文和;李波;李鹏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5J9/16 | 分类号: | B25J9/16 |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徐燕 |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业 机器人 位置 姿态 误差 综合 补偿 方法 | ||
1.一种工业机器人的位置与姿态误差综合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在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规划工作空间内生成不同机器人构型的采样点,并获取采样点的理论位置和姿态数据;
S2:在机器人末端执行器和基座上固定视觉靶标点;
S3:将工业机器人初始位置设为Home点位置,构建工业机器人基坐标系FB;
S4:根据机器人基坐标系,建立跟踪坐标系FM、视觉坐标系FS;将机器人末端执行器上的视觉靶标点与所述跟踪坐标系FM固连;双目视觉通过跟踪测量末端执行器上靶标点的跟踪坐标系FM来获取机器人末端执行器实际的位置和姿态,对应测量步骤S1中的所述采样点的实际位置和姿态信息,并计算出对应的位置误差和姿态误差;
S5:从步骤S1中的所述采样点中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
S6:构建包含输入层、输出层和多层隐含层的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模型,使用所述训练集来训练网络模型;
S7:使用所述验证集样本来验证训练完成后的深度学习模型的机器人位置误差和姿态误差预测准确性;
S8:以机器人目标点的理论位置和姿态信息为输入,用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的目标位置误差ep和姿态误差eo来校正目标位置理论坐标Pp和姿态理论坐标Po,将修正后的位置坐标(Pp+ep)与姿态坐标(Po+eo)作为机器人目标位姿的控制指令输入到机器人控制系统,机器人根据修正后的指令运动,可以更接近理想目标位姿,从而实现工业机器人位置与姿态误差的综合补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机器人的位置与姿态误差综合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固定在机器人末端执行器和基座上的视觉靶标点为任意三点不共线且不对称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机器人的位置与姿态误差综合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集和所述验证集中的样本数据比例为8: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机器人的位置与姿态误差综合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6中的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过程包括无监督的预训练和有监督的反向微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工业机器人的位置与姿态误差综合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训练是以机器人理论位置与姿态为特征,采用无监督贪婪逐层对网络进行训练,来确定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模型的初始权值和偏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工业机器人的位置与姿态误差综合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监督的反向微调是以样本点中理论位置姿态所对应的位置误差和姿态误差作为监督特征,通过有监督训练来优化预训练所得到的初始化网络参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机器人的位置与姿态误差综合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模型中的隐含层节点数、学习率和动量因子由粒子群优化算法获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8503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松子拆开装置
- 下一篇:一种柔性连接的车速传感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