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两栖车履带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384678.6 | 申请日: | 2020-12-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891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3 |
| 发明(设计)人: | 苑光明;韩雨;焦晓刚;李佳;张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华智业(天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河北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0F3/00 | 分类号: | B60F3/00 |
| 代理公司: | 天津易企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42 | 代理人: | 魏凤程 |
| 地址: | 300050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两栖 履带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两栖车履带装置,包括车架、浮箱、履带瓦、驱动链条及履带支架,两个浮箱设置在车架轴向两侧,履带瓦通过履带支架设在浮箱上,履带瓦通过驱动链条与履带驱动装置连接;车架轴向前侧还设置有挡泥板,挡泥板通过泥板连接组件设置在车架上,泥板连接组件包括泥板支架、连接轴及调节轮,挡泥板通过调节轴设置在泥板支架上,调节轮设置在所述连接轴上,调节轮通过调节链条与调节驱动装置连接,调节驱动装置通过调节轮带动连接轴转动,连接轴转动带动挡泥板摆动。本发明有益效果:履带装置的挡泥板通过泥板连接组件可摆动设置在车架上,在挡泥板收到淤泥挤压变形时可通过泥板连接组件将淤泥推开而更易通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两栖车智能装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两栖车履带装置。
背景技术
两栖车工作环境复杂,在水下及淤泥软地等环境中工作时,通常需要在履带前侧设置挡泥板。现有的两栖车在履带瓦前侧设置挡泥板,挡泥板呈一定角度固定在设置履带瓦的车架上,在两栖车向前行走过程中阻挡淤泥直接与履带瓦接触。由于现有的两栖车制造时多采用轻量化设计,挡泥板厚度不足,因而在淤泥阻挡而两栖车前进时,挡泥板易变形并导致淤泥淤积于变形的挡泥板凹处并形成更大的行进阻力。因此,现有的履带挡泥板结构存在缺陷,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两栖车履带装置,以缓解现有的履带装置中的挡泥板部件易变形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两栖车履带装置,包括车架、浮箱、履带瓦、驱动链条及履带支架,两个浮箱设置在车架轴向两侧,所述履带瓦通过履带支架设在浮箱上,所述履带瓦通过驱动链条与履带驱动装置连接;
所述车架轴向前侧还设置有挡泥板,所述挡泥板通过泥板连接组件设置在车架上,所述泥板连接组件包括泥板支架、连接轴及调节轮,所述挡泥板通过调节轴设置在泥板支架上,所述调节轮设置在所述连接轴上,所述调节轮通过调节链条与调节驱动装置连接,所述调节驱动装置通过调节轮带动连接轴转动,所述连接轴转动带动挡泥板摆动。
进一步的,所述挡泥板包括顶挡板、正挡板及连接部,所述连接部通过连接轴设置在泥板支架,所述正挡板呈角度斜设置在浮箱前侧,所述顶挡板设置在泥板支架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挡泥板还包括半圆盘,所述半圆盘与连接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正挡板上设置有多道倾斜的导流槽。
进一步的,所述顶挡板端部还包括挡泥网,所述挡泥网设置在顶挡板及浮箱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轮与连接轴同轴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驱动装置为调节驱动电机。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两栖车履带装置具有以下优势:履带装置的挡泥板通过泥板连接组件可摆动设置在车架上,在挡泥板收到淤泥挤压变形时可通过泥板连接组件将淤泥推开而更易通过。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创造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创造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创造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创造,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创造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两栖车履带装置的泥板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两栖车履带装置的泥板连接组件的调节轮的装配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两栖车履带装置的泥板连接组件的挡泥板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挡泥板;101-连接部;102-正挡板;103-顶挡板;104-半圆盘;105-导流槽;11-泥板支架;12-连接轴;13-履带支架;14-调节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华智业(天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河北工业大学,未经泰华智业(天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河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8467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