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锅炉停炉控制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381529.4 | 申请日: | 2020-12-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966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0 |
| 发明(设计)人: | 沈春辉;唐伟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方联合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包头第一热电厂 |
| 主分类号: | F22B31/00 | 分类号: | F22B31/00;F22B35/00;F22B3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荟英捷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26 | 代理人: | 张阳 |
| 地址: | 014010 内蒙古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锅炉 控制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锅炉停炉控制系统,通过在停炉工程中控制不同高度的煤粉喷嘴同时维持煤粉供给燃烧,相对的抬高了反应高温区,减少水冷壁的吸热量,提高脱硝入口烟温,保证了脱销反应温度的同时,抑制了氮氧化物的生成,相对于传统的停炉系统大幅度的降低了排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火电机组脱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锅炉停炉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普遍的锅炉设计运行温度为315℃~420℃,超净排放出口排放值为50mg/Nm3以下。由于NOx的还原反应只有在特定温度区间内才会有效。如果烟气温度没有达到催化剂最低运行温度要求就开始喷氨,还原反应速度减弱,催化剂活性下降、氨逃逸升高,容易形成硫酸氢氨,堵塞催化剂孔道及空预器蓄热元件。如果超出催化剂最高运行温度,将会出现催化剂烧结、钝化现象的发生。
在现有的滑停停炉过程中,炉内反应并非立即停止,而是机组开始停运后,检修、备用时间较长,必须将原煤斗内存煤全部烧空,使炉内反应持续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中,脱销入口烟温随着炉膛温度降低随之下降,从而脱销入口烟温达不到催化活性温度,同时随着机组运行方式改变及氧量的增大,脱销反应区入口氮氧化物增大并且远远大于正常设计值。导致现阶段在停炉后期氮氧化物存在超排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调整机组运行方式以及送风量的控制,使得整个停炉过程氮氧化物均在超净排放范围。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锅炉停炉控制系统,所述锅炉包括炉体和多个喷嘴,所述多个喷嘴在炉体高度上间隔排布,所述多个喷嘴分别各自对应一台磨煤机、一个给煤机和一个煤斗,每个给煤机将与其对应的煤斗内的原煤输送给对应的磨煤机,每个磨煤机将原煤磨成粉末后与一次风掺混形成煤气混合物,并将所述煤气混合物经与该磨煤机连通的喷嘴喷入炉体内燃烧,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锅炉停炉过程中始终维持多台磨煤机运行,控制所述多台磨煤机相对应的多台给煤机同时降低煤量供给,以在保证锅炉总体热负荷逐渐降低的同时,维持炉内较高的火焰中心。
优选地,还包括,送风机,所述送风机用于降低炉体内的气压,以及,燃尽风口,所述燃尽风口设于炉体上端,控制燃尽风的输送。
优选地,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停炉过程持续至较低的供给煤量时,增加所述送风机出力,同时增加所述燃尽风口开度。
优选地,所述较低的供给煤量为55T/H左右。
优选地,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多台给煤机的给煤比例自下而上逐渐递减。
优选地,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锅炉停炉过程中的喷氨量高于所述锅炉正常运行的喷氨量。
优选地,还包括煤斗煤位监测装置,所述煤斗煤位监测装置实时监测煤斗煤位变化,当监测到某个煤斗的煤量过低时,发出预警信息。
优选地,还包括煤斗煤位调整装置,所述煤斗煤位调整装置基于所述预警信息调动调整所述煤斗煤位,以防止某一煤斗相对于其他煤斗提前烧空。
优选地,在汽轮机达到打闸条件时,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多台磨煤机的原煤同时烧光,机组正常停运。
从而在停炉工程中,相对的抬高了反应高温区,减少水冷壁的吸热量,提高脱硝入口烟温,保证了脱销反应温度的同时,抑制了氮氧化物的生成,相对于传统的停炉系统大幅度的降低了排放。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图1为本发明锅炉系统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煤粉输运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方联合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包头第一热电厂,未经北方联合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包头第一热电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8152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