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转炉底吹CO2 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80752.7 | 申请日: | 2020-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224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李龙;吴国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5/28 | 分类号: | C21C5/28;C21C5/35;C21C7/072;C22B34/22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张小丽 |
地址: | 617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炉 co base sub | ||
本发明属于钒的冶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转炉底吹CO2提钒的方法。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转炉底吹CO2提钒的方法,降低残钒含量。本发明提供的转炉底吹CO2提钒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含钒铁水兑入转炉中,转炉底部开吹CO2,采用氧枪顶吹O2和CO2的混合气体,氧枪开吹的2min内加入冷却剂,吹炼至终点。本发明将钢铁生产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回收,用于转炉提钒,能够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同时本发明采用CO2替代部分O2或者N2进行转炉提钒,可以起到抑止熔池升温,有利于提钒保碳的作用,还能够有效地降低残钒含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钒的冶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转炉底吹CO2提钒的方法。
背景技术
CO2是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中国的CO2气体排放量最大,占25%。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及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减少CO2的排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钢铁行业CO2气体排放量占6%,位居第四,将钢铁企业产生的CO2进行回收,应用于炼钢,能代替部分O2和Ar,创造经济效益。
转炉提钒工艺中,O2与硅、锰、钒、钛及部分碳元素发生氧化反应,产生大量的热,导致熔池温度很快上升至1400℃以上,超过熔池C-V氧化的转折温度,使提钒保碳的热力学条件变差。为此,生产中通过加入生铁块、铁矿石、氧化铁皮以及废钢等块状冷却剂进行控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是,这些块状冷却剂无法持续控制熔池温度,同时使熔池局部容易出现急冷现象,加之转炉提钒过程节奏快,块状冷却剂的熔融动力学条件不充分,熔化不完全,冷却作用不能有效发挥,不利于提钒。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转炉底吹CO2提钒的方法,降低残钒含量。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法是提供了一种转炉底吹CO2提钒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含钒铁水兑入转炉中,转炉底部开吹CO2,采用氧枪顶吹O2和CO2的混合气体,氧枪开吹的2min内加入冷却剂,吹炼至终点。
其中,上述转炉底吹CO2提钒的方法中,所述含钒铁水的温度为1260~1320℃,含钒铁水中含V:0.28~0.34%。
其中,上述转炉底吹CO2提钒的方法中,所述CO2是由钢铁生产排放后进行回收得到的。
其中,上述转炉底吹CO2提钒的方法中,所述转炉底部按照Ⅰ区、Ⅱ区和Ⅲ区铺设透气砖,其中Ⅰ区和Ⅲ区的透气砖对称分布,Ⅱ区的透气砖对称分布,Ⅱ区的夹角为80~100°。
其中,上述转炉底吹CO2提钒的方法中,控制Ⅰ区内单个透气砖底吹CO2流量为170~200Nm3/min,Ⅱ区内单个透气砖底吹CO2流量为100~130Nm3/min,Ⅲ区内单个透气砖底吹CO2流量为170~200Nm3/min。
其中,上述转炉底吹CO2提钒的方法中,转炉底部开吹CO24min后,采用氧枪顶吹O2和CO2的混合气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8075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动态间隙控压的封闭引流装置用控压阀
- 下一篇:壁挂支架和投影设备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