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通信工程的监理数据输入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380106.0 | 申请日: | 2020-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826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 发明(设计)人: | 李卫;姚育;李皓晶;于送洋;肖炜;潘晓亮;严静浩;朱双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信产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H47/22 | 分类号: | H01H47/22;H02J50/10;H02J50/70;H02J7/00;G06K7/1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赵继明 |
| 地址: | 200083 上海市虹***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通信工程 监理 数据 输入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通信工程的监理数据输入设备,包括RFID卡片、RFID读卡器、上位机和移动终端,RFID读卡器包括壳体,以及置于壳体内的主电路,RFID卡片包括塑壳,以及设于塑壳内的RFID标签,RFID卡片还包括永磁片,该永磁片与RFID标签位于塑壳内相对的两边,RFID读卡器还包括干簧管和继电器,继电器的线圈的一端连接至电源的正极,另一端连接至干簧管的一端,干簧管的另一端连接至电源的负极,继电器的公共端连接至电源的正极,常开端连接至主电路的一端,主电路的另一端连接至电源的负极,干簧管近壳体上表面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使用方便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监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通信工程的建立数据输入设备。
背景技术
BIM技术近几年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通信项目的建设过程中,监理单位也逐渐开始利用BIM对项目的进度和质量进行管理。
BIM技术在通信工程监理的应用中,需要识别相关人员的身份,通常情况下需要通过对相关人员的授权才可以进行监理数据的输入,身份识别通常采用RFID技术或者密码,其中RFID技术由于具有可靠性高特点,应用更加广泛。
如图1所示,即为一种现有技术,其中RFID读卡器2与上位机3连接,上位机3通过通信网络与移动终端4连接,其中当RDID卡片1被RFID读卡器2识别并验证通过以后,上位机3便通过网络向移动终端4发送验证通过信号,相应的,监理人员可以从移动终端4输入相关数据。
但是,在实际项目的开展中发现,RFID读卡器2的利用率极低,大部分时候RFID读卡器2都处于待机状态,待机状态下,RFID读卡器2仍在消耗电能,日积月累,形成了较多的电能消耗。
对此,另一种现有技术提出了对于RFID读卡器2的改进,如图2所示,RFID读卡器2包括壳体,以及置于壳体内的主电路21和电源E1,改现有技术增加了开关S1,在需要使用时,手动闭合开关S1,主电路21即开始工作,待使用完毕后,再手动断开开关S1,然而,该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陷:1、使用不方便,需要手动操作开关;2、经常会发生遗忘断开开关的操作;3、开关S1必须要设置在壳体之外,因此降低了防水防尘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提供一种用于通信工程的监理数据输入设备,通过设计了干簧管和继电器的二次电路,可以对于主电路的供电进行控制,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手动操作开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通信工程的监理数据输入设备,包括RFID卡片、RFID读卡器、上位机和移动终端,所述RFID读卡器包括壳体,以及置于壳体内的主电路,所述RFID卡片包括塑壳,以及设于塑壳内的RFID标签,所述RFID卡片还包括永磁片,该永磁片与RFID标签位于塑壳内相对的两边,所述RFID读卡器还包括干簧管和继电器,所述继电器的线圈的一端连接至电源的正极,另一端连接至干簧管的一端,所述干簧管的另一端连接至电源的负极,所述继电器的公共端连接至电源的正极,常开端连接至主电路的一端,所述主电路的另一端连接至电源的负极,所述干簧管近壳体上表面设置。
所述干簧管和继电器的线圈之间设有限流电阻。
所述限流电阻的阻值为45-65欧姆。
所述限流电阻的阻值50欧姆。
所述壳体的上表面的外侧对应于干簧管处设置贴纸。
所述RFID标签和永磁片之间设有屏蔽层。
所述上位机为计算机。
所述移动终端为智能手机。
所述电源为干电池。
所述电源为锂电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信产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信产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801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