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消除薄镍带油斑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79191.9 | 申请日: | 2020-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203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武会宾;刘金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东杨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3/00 | 分类号: | B21B3/00;B21B45/02;C21D9/00;C22F1/02;C22F1/10;C21D9/46;C22C19/03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兴为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517 | 代理人: | 屠志力 |
地址: | 214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消除 薄镍带油斑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消除薄镍带油斑的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步骤S1,薄镍带制备:将原料镍热轧板经过多道次冷轧至成品所需厚度;步骤S2,光亮退火:道次间分别将冷轧板放入光亮退火炉中进行离线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为600~680℃,保温时间15~30min;连续光亮退火炉前、后封闭,在高温内胆内充入氢气保护气氛,氢气作为保护气体是从出口端进入,进口端排出,控制保护气体的流量;光亮退火炉内配置喷射风道,配套强力循环系统,将受热的气氛浸蚀到镍带表面,实现快速均匀的强对流加热;步骤S3,脱脂清洗:将冷轧薄镍带进行脱脂清洗,得到成品薄镍带。本发明能够提高产品质量、缩短生产周期和降低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镍材加工技术领域,涉及了一种消除薄镍带油斑的方法。
背景技术
纯镍N6具有优异的电磁控制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于微电子、机械等领域,是当今信息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环。而纯镍在轧制过程中需要添加润滑油,一方面避免破坏镍带表面,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小轧制力。但是这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表面质量问题,润滑油在退火过程中不完全燃烧易导致镍带表面出现黄色油斑。
目前国内消除油斑产生的方法一般是添加新的清洗设备,专利CN210411628U公开了一种镍带生产清洗装置,镍带从两个导向柱之间进入到架体内的上擦棉和下擦棉之间,下推气缸下推,使得上擦棉和下擦棉与镍带接触,从而擦拭镍带,之后镍带通过上下两个吹灰管进行吹灰,吹灰管通过高压风机往与吹灰管贯通的吹气管内吹气从而对镍带上下表面进行吹灰,并且通过抽灰罩对吹起来的灰尘杂物进行抽取,保证车间的干净,但新添设备必然提高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一种在镍带材生产过程中消除薄镍带油斑的方法,达到提高产品质量、缩短生产周期和降低成本的目的,以满足目前对高纯镍带材的市场需求。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消除薄镍带油斑的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步骤S1,薄镍带制备:将原料镍热轧板经过多道次冷轧至成品所需厚度;
步骤S2,光亮退火:道次间分别将冷轧板放入光亮退火炉中进行离线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为600~680℃,保温时间15~30min;连续光亮退火炉前、后封闭,在高温内胆内充入氢气保护气氛,氢气作为保护气体是从出口端进入,进口端排出,控制保护气体的流量;光亮退火炉内配置喷射风道,配套强力循环系统,将受热的气氛浸蚀到镍带表面,实现快速均匀的强对流加热;
步骤S3,脱脂清洗:将冷轧薄镍带进行脱脂清洗,得到成品薄镍带。
进一步地,步骤S1中,原料镍热轧板为4.0~6.0mm的纯镍N6热轧板坯,将原料在多辊冷轧机上添加润滑油经3~5道次冷轧至0.03~0.6mm厚度。
进一步地,步骤S2中,保护气体的流量为3.5~5.0m3/h,观察光亮退火炉出口燃烧火焰,火焰高度必须超过300mm。
进一步地,光亮退火炉内包括至少3段加热区;在进口加热区所设定的温度,要比中间加热区所设定的温度低30~50℃。
进一步地,各加热区的长度为1500mm。
现有技术中,在镍带冷轧至需要的厚度后,在进行退火工艺之前,先要通过专门的清洗设备对镍带表面进行清洗,再进行退火,成本高,且增加了工艺步骤导致工降低。
通过本申请的方法,对镍带生产过程中退火工艺步骤改进,保护气体对处理带材及退火炉部件无有害作用,在镍带连续生产线中,防止镍带材表面氧化和吸气,以保持光亮的色泽,由于在高温下的时间短,加热也很均匀,在张力的作用下,通过再结晶热处理,消除性能不均匀现象和提高带材的平直,对保证镍带表面光洁也是有利的,能使带材表面的油污、水汽以及微细粉尘在高温蒸馏后,便随保护气体的排出而带走,这样使炉内无油污存积,达到镍带带面清洁光亮的效果。因此本申请的方法可以不需要采用专门的清洗设备,降低了成本,也提高了生产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东杨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东杨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7919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