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火箭动力面对称运载器主动段制导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78884.6 | 申请日: | 2020-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160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发明(设计)人: | 韩鹏鑫;张涛;郑平军;王飞;褚光远;王宁宇;郭金花;张晓帆;张雨蒙;陈亮;曾凡文;朱长军;曹魏;韩威;张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5D1/08 | 分类号: | G05D1/08;G05D1/1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徐晓艳 |
地址: | 1000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火箭 动力 对称 运载 主动 制导 控制 方法 | ||
1.一种火箭动力面对称运载器主动段制导控制方法,所述运载器主动段分为两个阶段:初始上升段和动力爬升段;其中,速度V小于等于预设门限之前为初始上升段,当速度V大于预设门限后为动力爬升段;该方法特征在于包括:
(1)、制导策略:
初始上升段,采用开环控制方法,按照纵向仅跟踪标称的俯仰程序角原则,得到俯仰制导指令;横航向不进行制导机动,即:设置偏航制导指令和滚转制导指令均为0值;
动力爬升段,采用闭环控制方法,按照跟踪高度和高度变化率以实现对飞行高度控制的原则,得到俯仰制导指令,横航向不进行制导机动,即:设置偏航制导指令和滚转制导指令均为0值;
(2)、姿态控制策略:初始上升段和动力爬升段,运载器采用三通道姿态控制方法,得到俯仰控制指令、偏航控制指令、滚转控制指令,将俯仰控制指令、偏航控制指令、滚转控制指令分配到气动舵面,实施运载器姿态控制;
(3)、姿态稳定控制策略:初始上升段,根据运载器速度,对主发动机偏角分档,控制主发动机处于不同档位的主发动机偏角状态;动力爬升段,控制主发动机处于固定主发动机偏角状态,规避主发动机喷流对运载器俯仰通道控制能力和稳定性的不利影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箭动力面对称运载器主动段制导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初始上升段,俯仰制导指令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为标称的俯仰程序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箭动力面对称运载器主动段制导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动力爬升段,俯仰制导指令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为标称的俯仰程序角,H为偏差和干扰因素作用下实际飞行高度、为偏差和干扰因素作用下实际的飞行高度变化率,Hr为标称弹道的高度、为标称弹道的高度变化率,为纵向高度反馈制导调节参数,为纵向高度变化率反馈制导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箭动力面对称运载器主动段制导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俯仰控制指令δele为:
其中,t为飞行时间,δele为俯仰控制指令,ωz为俯仰角速度,和θ分别为俯仰制导指令和实际俯仰角,为俯仰通道角速度反馈增益、为俯仰通道姿态角反馈增益、为俯仰通道姿态角积分反馈增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箭动力面对称运载器主动段制导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偏航控制指令δrud为:
其中,δrud为偏航控制指令,β为侧滑角,ωy为偏航角速度,为偏航通道侧滑角反馈增益、为偏航通道角速度反馈增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箭动力面对称运载器主动段制导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转控制指令δail为:
其中,t为飞行时间,δail为滚转控制指令,ωx为滚转角速度,γc和γ分别为指令滚转角和实际滚转角,为滚转通道角速度反馈增益、为滚转通道姿态角反馈增益、为滚转通道姿态角积分反馈增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箭动力面对称运载器主动段制导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指令到气动舵面物理舵偏的分配公式为:
其中,VL为左V尾偏角、VR为右V尾偏角,FL、FR分别为左副翼的偏角、FR为右副翼的偏角,δele为V尾等效升降舵偏、δrud为V尾等效方向舵偏、δail为副翼等效滚转舵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箭动力面对称运载器主动段制导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发动机偏角为:
其中,为主发动机偏角,V为飞行速度,a1、a2、a3为分别为不同档的主发动机偏角值,b1、b2、b3为分别不同的速度值;
不同速度值对应的主发动机偏角值必须满足如下三个约束条件:
第一个约束条件为:
min(M1+M2)<0,同时max(M1+M2)>0
其中,M1=Mbase+MPL+Mbf,M2=Mrocket+Mdet,Mbase为无舵偏下基本的气动干扰力矩,Mbf为体襟翼偏置产生的力矩增量,MPL为主发动机喷流和体襟翼相互作用产生的力矩干扰量,Mrocket为主发动机偏角产生的控制力矩,Mdet为气动舵舵偏产生的控制力矩;
第二个约束条件为:
-Mc≤Mbase+Mrocket+Mdet+MPL≤Mc
其中,Mc为执行机构能产生的最大控制力矩绝对值;
第三个约束条件为:
MHVL≤MHVL_max
MHVR≤MHVR_max
MHFL≤MHFL_max
MHFR≤MHFR_max
其中,为允许的发动机偏角最大值,MHVL为左V尾实际偏角下对应的铰链力矩MHVL_max为可接受的左V尾铰链力矩最大值,MHVR为右V尾实际偏角下对应的铰链力矩MHVR_max为可接受的右V尾铰链力矩最大值,MHFL为左副翼实际偏角下对应的铰链力矩MHFL_max为可接受的左副翼铰链力矩最大值,MHFR为右副翼实际偏角下对应的铰链力矩MHFR_max为可接受的右副翼铰链力矩最大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7888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