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组合立管垂直度的测量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78869.1 | 申请日: | 2020-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655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发明(设计)人: | 高海强;田战微;李建辉;韩易桐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首钢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C15/10 | 分类号: | G01C15/10;G01C1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7 | 代理人: | 刘月娥 |
地址: | 10004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合 垂直 测量方法 | ||
一种组合立管垂直度的测量方法,属于组合立管安装施工领域。施工步骤:将吊坠在水平杆前端固定,然后下放吊坠,待吊坠稳定后利用测量尺测量吊坠的吊线到立管的距离,并调整立管,直到检测不同位置的两点测量尺读数一致,根据两点一线原理,即安装立管垂直度满足要求。优点在于,简单易操作,测量悬挑架节只在一根安装立管上,能够将周围的所有安装立管全部测量找正完,节省了人力物力,降低了施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组合立管安装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提供了一种组合立管垂直度的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现在,组合立管安装时,对于每根立管的垂直度找正,一般都是采用专门的测量工具,并配有专业测量人员长期配合立管的安装找正,施工成本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立管垂直度的测量方法,使得操作简化,节省了人力,降低料成本。
本发明将吊坠在水平杆前端固定,然后下放吊坠,待吊坠稳定后利用测量尺测量吊坠的吊线到立管的距离,并调整立管,直到检测不同位置的两点测量尺读数一致,根据两点一线原理,即安装立管垂直度满足要求。具体施工步骤如下:
第一步,先利用钢板加工管箍1及水平杆3(图1、图2)。
第二步,将加工好的管箍1与水平杆3通过螺栓2固定在第一根安装立管5上部,形成水平悬挑架,同时将吊坠4在水平杆3前端固定,然后下放吊坠4,待吊坠4稳定后利用测量尺测量吊坠4的吊线到第一根安装立管5的距离,并调整第一根安装立管5,直到检测不同位置的两点测量尺读数一致,根据两点一线原理,即第一根安装立管5垂直度满足要求,之后对第一根安装立管5焊接固定(图3、图4)。
第三步,利用第一根安装立管5的垂直测量悬挑架,下放吊坠4,并以同样的方法测量第二根安装立管6、第三根安装立管7,直到安装组合立管全部测量找正完为止(图5)。
该方法简单易操作,测量悬挑架节只在一根安装立管上,能够将周围的所有安装立管全部测量找正完,节省了人力物力,降低了施工成本,为公司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管箍俯视图。
图2为水平杆主视图。
图3为水平悬挑架测量第一根安装立管主视图。
图4为水平悬挑架测量第一根安装立管俯视图。
图5为水平悬挑架测量其它安装立管俯视图。
图中,管箍1、螺栓2、水平杆3、、吊坠4、第一根安装立管5、第二根安装立管6、第三根安装立管7。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5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第一步,先利用钢板加工管箍1及水平杆3。
第二步,将加工好的管箍1与水平杆3通过螺栓2固定在第一根安装立管5上部,形成水平悬挑架,同时将吊坠4在水平杆3前端固定,然后下放吊坠4,待吊坠4稳定后利用测量尺测量吊坠4的吊线到第一根安装立管5的距离,并调整第一根安装立管5,直到检测不同位置的两点测量尺读数一致,根据两点一线原理,即第一根安装立管5垂直度满足要求,之后对第一根安装立管5焊接固定。
第三步,利用第一根安装立管5的垂直测量悬挑架,下放吊坠4,并以同样的方法测量第二根安装立管6、第三根安装立管7,直到安装组合立管全部测量找正完为止。
在对厂区综合管网组合立管安装施工时,对于安装组合立管采用了一种组合立管垂直度的测量方法,取得较好效果。先利用钢板加工管箍及水平杆,安装第一根立管后,将加工好的管箍与水平杆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一根安装立管上部,形成水平悬挑架,同时将吊坠在水平杆前端固定,然后下放吊坠,待吊坠稳定后利用测量尺测量吊坠的吊线到立管的距离,并调整立管,直到检测不同位置的两点测量尺读数一致,根据两点一线原理,即第一根安装立管垂直度满足要求,之后对第一根安装立管焊接固定。然后利用第一根安装立管的垂直测量悬挑架,下放吊坠,并以同样的方法测量第二根安装立管、第三根安装立管,直到安装组合立管全部测量找正完为止。该方法简单易操作,测量悬挑架节只在一根安装立管上,能够将周围的所有安装立管全部测量找正完,节省了人力物力,降低了施工成本,为以后类似施工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首钢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首钢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7886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