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V形输送的输送弹簧倒角设备及使用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376576.X | 申请日: | 2020-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397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5 | 
| 发明(设计)人: | 杨交;张云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协航智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7C5/02 | 分类号: | B07C5/02;B07C5/10;B07C5/344;B07C5/36;B24B9/00;B24B55/06;B24B55/12 | 
| 代理公司: | 重庆项乾光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44 | 代理人: | 侯玉花 | 
| 地址: | 528310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陈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送 弹簧 倒角 设备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弹簧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V形输送的输送弹簧倒角设备,包括机架,依照弹簧的输送路线,在机架上依次设有送料振动盘、V形输送线和打磨单元;V形输送线包括滑坡单元和爬坡单元滑坡单元上从上至下还依次设有大小头检测排料机构和线径检测组件,用于以解决现有的弹簧加工设备在弹簧的上料过程中,需要人工将弹簧一一放置在传送带上,故工人的劳动强度较大,并且在对弹簧运输时不能对弹簧大小头进行筛分调整、有弹簧直径特定加工要求检测线上的剔除筛分调整、对弹簧运输时不能对不合格弹簧进行自动筛除序的问题。本发明还进一步提供了该V形输送的输送弹簧倒角设备的使用方法,用以提高弹簧倒角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弹簧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V形输送的输送弹簧倒角设备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弹簧是一种利用弹性来工作的机械零件,用弹性材料制成的零件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除去外力后又恢复原状,亦作“弹簧”。一般用弹簧钢制成,弹簧的种类复杂多样,按形状分,主要有螺旋弹簧、涡卷弹簧、板弹簧、异型弹簧等,目前市面上比较常见的仍然是螺旋弹簧,在对螺旋弹簧进行加工的过程中,需要对弹簧的两端进行倒角处理。
弹簧倒角是弹簧生产过程中的一道工序,尤其对于大线径弹簧的加工,弹簧倒角是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序;现有的对弹簧进行倒角加工的方法多采用手提式砂轮机加工或使用倒角机,手提式砂轮机加工普遍存在装夹弹簧时间多或劳动强度大,造成工作效率低的不足之处。由于弹簧的厚度、宽度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种弹簧,由于倒角要求的不同,砂轮的安装位置也各不相同,目前的倒角机,无法实现砂轮的上下调节以及砂轮角度的调节,局限性非常大,且对于砂轮的利用率不高,砂轮仅仅磨损一小部分就需要更换,提高了成本,另外同一设备无法满足不同弹簧的加工要求,需要配置多种砂轮支撑机构,不但增加了设备成本和管理成本,由于频繁更换砂轮支撑机构,也会影响加工作进度,而有些倒角机虽然不用频繁更换砂轮支撑机构,但是其结构十分复杂,成本较高,不利于推广制造,且在工作中容易造成火花飞溅,安全性较差。
公开号为CN207372866U的以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弹簧端头倒角机,它包括动力装置、夹持装置、底座,所述动力装置设置在底座一端上并与夹持装置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推动夹持装置,所述底座另一端上设置有砂轮打磨机,所述底座上靠近砂轮打磨机一侧设置有限位装置,所述砂轮打磨机与底座之间还设置有升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至砂轮打磨机一段的底座上还设置有覆盖限位装置和砂轮打磨机的透明外壳。该实用新型具有节省人工、砂轮位置可调、砂轮利用率高、无需更换砂轮支撑机构、结构简单、成本较低、能适用于多种弹簧等优点。
公开号为CN111745359A的一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内外倒角的异形弹簧加工方法,在弹簧坯料上加工与异形弹簧的螺旋线同轨迹的螺旋角槽,所述螺旋角槽包含异形弹簧螺旋槽内、外倒角斜面,然后沿异形弹簧的螺旋线加工螺旋槽形成弹簧半成品,最后对弹簧半成品进行定型和表面磨削形成弹簧成品。该发明在异形弹簧铣削、热处理定型的基础上改进了整个异形弹簧制造工艺,通过数控技术在对弹簧螺旋槽铣削工序之前进行包含倒角的螺旋角槽的预加工处理,克服了以往在弹簧槽铣削加工后倒角的困难,尤其是内螺旋槽的倒角,加工更方便,效率更高,刀具磨损小,降低了生产成本,可以获得更好的加工精度,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和一致性。
但是上述专利仍存在以下问题:
(1)现有的弹簧倒角机自动化程度不高,不够智能,现有的弹簧倒角机无法使得弹簧在倒角时得到很好的固定,从而容易使得弹簧随着倒角块转动,倒角的效果不好,倒角的效率低;
(2)现有的倒角机包括机架、传送带、设于传送带上的限位轨道和两组分设于传送带两侧的磨轮,限位轨道使得弹簧仅可沿传送带的输送方向运动,机架上固定有两组电机,两组电机的输出轴均固定连接于对应的磨轮。在弹簧的输送过程中,电机将带动磨轮转动使得磨轮将弹簧的端部倒角,但是,在弹簧的上料过程中,需要人工将弹簧一一放置在传送带上,故工人的劳动强度较大,因此需要改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协航智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协航智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7657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