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时间与空间的共现目标监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76333.6 | 申请日: | 2020-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410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发明(设计)人: | 李招;王妍妍;于志伟;路奎;杨增;朱翔鹰;谢优贤;周惊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16/29 | 分类号: | G06F16/29;G06F16/9537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胡建华 |
地址: | 21000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时间 空间 目标 监测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时间与空间的共现目标监测方法,包括:构建目标对应的目标航迹点数据结构,存储航迹点信息;设置目标的标准共现策略参数和监测共现的目标参数条件,筛选获取目标航迹信息,抽样获取骨干化航迹信息后,获取所有航迹点的经纬度范围和时间范围,筛选获取名称与待分析目标名称不同的所有航迹信息,确定存在潜在共现关系;获取骨干化航迹信息和其他航迹信息中所有航迹点之间的共现策略参数,当判断待分析目标和潜在共现目标为共现目标时,获取共现目标的航迹;对共现目标的航迹按照目标名称进行统计,获取与目标共现的航迹个数,统计并显示共现次数,显示共现目标的航迹。相较于现有技术,减少了计算量并提升了共现监测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目标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时间与空间的共现目标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共现目标,即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和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共同出现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所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在不同时空维度会有多条不同的运动轨迹,这些运动轨迹因为任务等内在关联因素,在时空维度会有相互的共现关联。而通过对共现目标进行统计分析,能够侧面反映出不同目标的内在关联信息,在军事领域中为分析目标活动规律、行为预测等提供重要的辅助信息。现有的共现目标监测方法侧重于在时间或空间的单一维度下进行监测,且在大数据环境下存在由于分析时效不高、计算过程复杂度高导致的监测效率较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时间与空间的共现目标监测方法,该方法基于时间与空间进行计算,利用时间范围的限制,对数据库中的航迹点进行筛选,再根据空间上的具体进行共现的判定,降低了计算数据量和复杂度,能够较快获取计算结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时间与空间的共现目标监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构建目标对应的目标航迹点数据结构,使用MPP数据库存储所述目标航迹点数据结构的航迹点信息;具体的,本发明中,因为航迹点数据量较大,且访问频繁,所以使用MPP数据库存储该数据结构的航迹点信息。
步骤2,设置所述目标的标准共现策略参数,所述标准共现策略参数包括共现时间差和共现空间距离差;具体的,本发明中,例如,设置共现时间差为10min,共现空间距离差为10km,即任意两个目标在10min的时间差范围内,曾经空间距离小于等于10km,则视为这两个目标共现状态。
步骤3,设定需要监测共现的目标参数条件,通过所述目标参数条件筛选获取待分析目标的航迹信息,即目标航迹信息,对所述目标航迹信息中的航迹点抽样,获取骨干化航迹信息;
步骤4,获取所述骨干化航迹信息中所有航迹点的经纬度范围和时间范围,根据所述经纬度范围和时间范围设定筛选条件,根据所述筛选条件获取数据库中名称与待分析目标名称不同的所有潜在共现目标的航迹信息,即其他航迹信息;确定所述待分析目标与潜在共现目标存在潜在共现关系;
步骤5,遍历所述骨干化航迹信息和其他航迹信息,获取所述骨干化航迹信息和其他航迹信息中所有航迹点之间的共现策略参数,比较所述共现策略参数与标准共现策略参数,当根据比较结果判断所述待分析目标和潜在共现目标为共现目标时,获取所述共现目标的航迹;
步骤6,对所述共现目标的航迹按照目标名称进行统计,获取与同一目标名称的目标共现的航迹个数,统计并显示每个所述目标名称的共现次数,显示所述共现目标的航迹。具体的,本发明中,可以采用柱状图显示共现次数,同时在GIS地图上显示所述共现目标的航迹。
进一步地,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步骤1中目标航迹点数据结构中包括:目标航迹唯一标识、目标航迹点唯一标识、位置信息数据、运动状态信息、时间信息和目标属性信息。
进一步地,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步骤3中,所述对目标航迹信息中的航迹点抽样,获取骨干化航迹信息,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7633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铌三锡超导线拉伸应变临界电流测试样品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深海测量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