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据加密方法、装置、数据解密方法及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376085.5 | 申请日: | 2020-12-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147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 发明(设计)人: | 樊崇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芯驰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21/60 | 分类号: | G06F21/60;G06F21/6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崇智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7 | 代理人: | 曹婷 |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 加密 方法 装置 解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加密方法、装置、数据解密方法及装置,涉及数据安全技术领域,解决了芯片或软件实体之间敏感数据不能完全隔离的技术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通过设备唯一秘钥结合软件身份标识得到封装秘钥,设备唯一秘钥是标识设备的唯一标识符,软件身份标识标识不同的软件实体,从而实现不同芯片之间,不同CPU之间,同一CPU上不同安全状态、不同特权级别、支持的不同虚拟机、不同进程之间都能实现数据隔离,并且不影响正常的业务处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数据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加密方法、装置、数据解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的SOC(System on Chip,系统级芯片)中,通常包含多个CPU,运行众多的软件,这些软件一般都有自己的敏感信息需要保护,敏感信息不希望同时运行在该SOC的其他软件访问。同样,不同的SOC之间,也需要隔离彼此的敏感信息。现代密码学提供了可进行敏感信息保护的方法,如采用AES(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高级加密标准)算法对信息加密,能够提供足够的安全性;又如MAC(Message authentication code,消息认证码)能够提供可靠的方式对信息进行认证;目前大多采用这些算法对数据信息进行保护,通过对这些算法进行不同的选择和搭配来实现对数据的保护。
但对数据进行加密保护的同时,数据的隔离也很重要,尤其是敏感数据的隔离。现有技术中,某一芯片上的加密信息存在被其他芯片进行解密的风险,同时芯片上不同软件实体的加密也存在被其他不同的软件实体进行解密的风险;但实际上不同的芯片之间或不同的软件实体之间都有各自的敏感数据,这些敏感数据不能与本芯片或本软件实体之外的芯片.或软件实体共享。因此,需要一种加密、解密方法来实现芯片或软件实体之间敏感数据的隔离。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数据加密方法、装置、数据解密方法及装置,其技术目的是实现芯片本身或软件实体本身来对其加密信息进行解密。
本公开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数据加密方法,包括:
将设备唯一秘钥串接软件身份标识后进行哈希,得到封装秘钥;
生成第一随机加密秘钥;
通过所述封装秘钥对所述第一随机加密秘钥进行加密得到第二随机加密秘钥;
使用所述第一随机加密秘钥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得到加密敏感数据;
通过所述设备唯一秘钥对所述第二随机加密秘钥和所述加密敏感数据及其长度之和进行计算得到消息认证码,并形成封装块。
进一步地,所述软件身份标识包括各个CPU ID、CPU安全状态、CPU特权级别、虚拟机ID和进程ID,所述CPU安全状态包括安全状态和非安全状态,所述CPU特权级别包括内核态和用户态。
一种数据解密方法,包括:
通过设备唯一秘钥对第二随机加密秘钥和加密敏感数据及其长度之和进行计算得到消息认证码;
校验所述消息认证码与封装块中的消息认证码是否相同,相同则通过校验;
通过封装秘钥对所述第二随机加密秘钥进行解密得到第一随机加密秘钥;
通过所述第一随机加密秘钥对所述加密敏感数据进行解密得到敏感数据;
其中,所述封装秘钥是将设备唯一秘钥串接软件身份标识后进行哈希得到的哈希值。
一种数据加密装置,包括加密引擎,所述加密引擎包括:
哈希单元,用于将设备唯一秘钥串接软件身份标识后进行哈希,得到封装秘钥;
真随机数生成器,用于生成第一随机加密秘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芯驰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芯驰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7608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