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便携式全自动烟气处理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375531.0 | 申请日: | 2020-12-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937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 发明(设计)人: | 孙洪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洪涛 |
| 主分类号: | A24F13/06 | 分类号: | A24F13/06;A24F13/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0002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全自动 烟气 处理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便携式全自动烟气处理装置,属于环保设备技术领域。包括:主流烟吸收结构,其包括吸收罩体、设于吸收罩体的气孔结构和定位架;和控制结构,其包括电源及控制模块、接近开关和微型马达;在接近开关监测到物体时,将信号传输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控制微型马达带动吸收罩体旋转;和侧流烟吸收结构,其能够吸收烟体燃烧的烟气;烟气过滤结构,其分别与主流烟吸收结构和侧流烟吸收结构连通。该装置能够分别通过主流烟吸收结构和侧流烟吸收结构对吸烟者在吸烟过程中产生的主侧流烟气进行负压吸收,并能通过烟气过滤结构对烟气内含的污染颗粒及物质进行滤除并排出滤后气体;以此有效防止吸烟对所处环境造成污染,有助于保护吸烟者及他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有效处理二手烟气的便携式全自动烟气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二手烟亦称被动吸烟,通常是指由卷烟或其它烟草产品燃烧端释放出的及由吸烟者呼出的烟草烟雾所形成的混合烟雾。其释放出的悬浮颗粒物质危害严重且广泛,对家庭、办公等室内场所空气造成严重污染。
二手烟实际上由两种烟雾构成,一种是吸烟者呼出的烟雾,称为主流烟;一种是香烟燃烧时所产生的烟雾,称为侧流烟。但无论吸入哪种烟雾,对不吸烟的人来讲都算二手烟,容易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对于吸烟和不吸烟的人群,均亟需一种对二手烟气处理的便携式全自动烟气处理装置。
针对上述已有技术状况,本发明申请人做了大量反复而有益的探索,最终产品取得了有效的成果,并且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全自动烟气处理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难以对二手烟气在源头化进行有效处理,导致产生严重广泛危害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便携式全自动烟气处理装置,其能够安装香烟,所述香烟包括相固接的烟体部分和烟嘴部分;所述便携式全自动烟气处理装置包括:
主流烟吸收结构;所述主流烟吸收结构包括吸收罩体、气孔结构和定位架;所述吸收罩体为一个弧形板,且弧形板的所述吸收罩体的凹进侧能够与人体的口鼻相对应;所述气孔结构设于所述吸收罩体的凹进侧端面;所述定位架能够佩戴于人体的脖后部,且所述定位架的两端能够分别对应延伸至人体的双耳下部;所述定位架的两端与所述吸收罩体的两端分别一一对应相连;和
控制结构;所述控制结构包括电源及控制模块、旋钮电源开关、接近开关和微型马达;所述电源及控制模块、所述旋钮电源开关以及所述微型马达分别固接设于所述定位架;所述接近开关固接设于所述吸收罩体的凸出侧端面;
所述电源及控制模块包括移动电源和控制模块,所述旋钮电源开关通过电路连接设于所述移动电源和所述控制模块之间;所述控制模块分别具有控制输入端和控制输出端;所述接近开关与所述控制输入端通过电路连接,且所述接近开关具有一个开关动作距离;对应设于所述定位架两端的两个所述微型马达分别与所述控制输出端通过电路连接,所述微型马达具有一个输出转子,两个所述微型马达的输出转子分别一一对应与所述吸收罩体的两端固定相连;在所述接近开关的感应面监测到物体到达所述开关动作距离时,所述接近开关将信号传输至所述控制模块,并由所述控制模块控制两个所述微型马达启动,两个所述微型马达的输出转子能够分别带动所述吸收罩体的两端旋转;和
侧流烟吸收结构;所述侧流烟吸收结构包括容置罩体、烟气通道口及通气孔;所述容置罩体具有一个烟体容置腔,所述烟体容置腔能够容纳燃烧的烟体部分,并可以储存烟体燃烧产生的烟灰;所述容置罩体的一侧设有橡胶限位座,所述橡胶限位座开设有与所述烟体容置腔相连通的烟嘴夹持口,所述烟嘴夹持口能够借助所述橡胶限位座的橡胶回弹性夹持烟嘴部分,同时烟嘴部分在远离所述烟体部分的一端能够延伸至所述橡胶限位座的外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洪涛,未经孙洪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755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