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消防模块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374914.6 | 申请日: | 2020-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518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 发明(设计)人: | 卢相抄;朱越朗;林金省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越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2C37/50 | 分类号: | A62C37/50 |
| 代理公司: | 温州名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58 | 代理人: | 程嘉炜 |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消防 模块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消防模块,包括有消防栓监测模块、灭火器监测模块、智能水位水压监测模块和控制器,控制器通过485总线分别与消防栓监测模块、灭火器监测模块和智能水位水压监测模块连接。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通过控制器与消防栓监测模块、灭火器监测模块和智能水位水压监测模块的连接,来达到远程的自动化监测、控制效果。相较于传统的消防单元的手动式的滞后监测,无疑是具有创造性的;且在本发明中将各自独立的消防栓监测模块、灭火器监测模块和智能水位水压监测模块形成整体,通过一体化的管理,有效满足现代化的智慧消防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消防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消防模块。
背景技术
消防安全管理对于消防事故的预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前,主要是通过在一些重点消防单位,尤其是人员活动比较密集场所布置消防设备。然而目前的消防系统为各自独立的消防单元,不具有整体性,难以进行统一管理,已不能满足现代化的智慧消防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消防模块,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智能消防模块,包括有消防栓监测模块、灭火器监测模块、智能水位水压监测模块和控制器,所述的控制器通过485总线分别与消防栓监测模块、灭火器监测模块和智能水位水压监测模块连接。
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的消防栓监测模块包括有消防栓本体,所述的消防栓本体的侧方固定设置有监测装置,所述的监测装置包括有通过位于消防栓本体侧方的法兰盘进行横向连接的圆柱形栓体、及纵向固定设置在圆柱形栓体下端的圆柱形壳体,所述的圆柱形栓体相对于消防栓本体的另一侧通过盖板密封;
所述的监测装置还包括有设置在圆柱形壳体内的活塞推块、上封盖、压缩弹簧、压力传感器和密封组件,所述的活塞推块为中空构件并形成一纵向通孔,所述的活塞推块的外周与圆柱形壳体的内周壁相贴,所述的上封盖通过第一塑料螺栓盖在活塞推块的上端并封住纵向通孔,所述的压缩弹簧呈纵向设置,且其上端伸入至纵向通孔内并抵在第一塑料螺栓的下端面,所述的压力传感器居中的固定设置在圆柱形壳体的底端,所述的压缩弹簧的下端则固定设置在该压力传感器上的中心处,所述的压力传感器上连接有导线,且该导线通过在圆柱形壳体的侧壁上开设的过线孔延伸至圆柱形壳体的外部以与控制器通过485总线相连;
所述的活塞推块的外周设置有向内凹陷的侧方凹槽,且在所述的侧方凹槽内设置有所述的密封组件,通过所述的密封组件与圆柱形壳体的内壁的相抵以增强两者之间的密封性;
所述的密封组件包括有活塞环,所述的活塞环的上端和下端分别沿周向开设有上端环槽和下端环槽,在所述的上端环槽内设置有抵于侧方凹槽的上端面的上复位弹簧,在所述的下端环槽内设置有抵于侧方凹槽的下端面的下复位弹簧;且在所述的活塞环的外周沿周向开设有至少一个密封槽,在所述的密封槽内设置有密封圈。
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的灭火器监测模块包括有灭火器本体和安装在墙体上用以供灭火器本体放置的安装架,所述的灭火器本体包括有罐体和开启手柄,所述的开启手柄包括有固定在罐体上端的固定手柄和与固定手柄铰接的活动手柄;
在所述的固定手柄下端固定设置有可控制活动手柄进行下压以开启灭火器本体的自动开启装置,在所述的活动手柄的下端固定设置有手动开启按钮;所述的控制器通过485总线分别与自动开启装置和手动开启按钮相连;
所述的自动开启装置包括有固定框、驱动电机、减速组件和输出螺杆,所述的固定框固定在固定手柄,所述的减速组件位于固定框内,所述的驱动电机纵向置于固定框的下端,且该驱动电机的输出轴朝上伸入至减速组件内,所述的输出螺杆纵向置于固定框的上端并伸入至减速组件内,由此通过所述的减速组件来实现输出螺杆的减速输出,所述的输出螺杆的上端纵向伸入至活动手柄内,所述的活动手柄内开设有与输出螺杆相匹配的螺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越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越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749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