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由代数螺线组成的变截面涡旋齿及其型线设计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373556.7 | 申请日: | 2020-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834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 发明(设计)人: | 张朋成;彭斌;张宇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F04C29/00 | 分类号: | F04C29/00;F04C18/02 |
| 代理公司: | 成都坤伦厚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47 | 代理人: | 吴亦雨 |
| 地址: | 73005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代数 螺线 组成 截面 涡旋 及其 设计 方法 | ||
1.一种变截面涡旋齿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绘制极径为ρ1、ρ2、ρ1的代数螺线S1、S2、S3,方程式如下:
S1:
S2:
S3:
ρ1、ρ2为极径,为极角,为终端极角,k为螺旋系数,n1、n2为正整数,为任意值,φ1、φ2为夹角;
代数螺线S1的端点为A0、A1,代数螺线S3的端点为a、b;
(2)将代数螺线S2绕基圆中心逆时针旋转或顺时针旋转得到代数螺线S4,代数螺线S4的端点为A1、a;
代数螺线S4的方程式为:
(3)将代数螺线S3绕a点顺时针旋转φ1,得到代数螺线S5,代数螺线S5的端点为a、c;
代数螺线S5的方程式为:
其中,k1为代数螺线S3和S4在A1点的切线斜率,k2为代数螺线S4在A1点的切线斜率,计算公式分别如下:
(4)将代数螺线S4绕A1点逆时针旋转φ2,得到代数螺线S6;
将代数螺线S5绕A1点逆时针旋转φ2,得到代数螺线S7;代数螺线S6的端点为A1、A2,代数螺线S7的端点为A2、A3;代数螺线S6、代数螺线S7的方程式分别为:
S6:
S7:
其中,φ2为代数螺线S1和S4在A1点切线的夹角,计算公式为:
其中,k3为代数螺线S1在A1点的切线斜率,k4为代数螺线S4在A1点的切线斜率,计算公式分别如下:
(5)代数螺线S1、S6和S7构成第一外壁曲线A0A3,将所述第一外壁曲线A0A3向内法向等距平移Ror,获得第二涡旋齿的第一初始内壁曲线B0B3,Ror为第一涡旋齿和第二涡旋齿的基圆中心距离;
(6)分别将所述第一外壁曲线A0A3、第一初始内壁曲线B0B3绕基圆圆心旋转π,分别得到第二外壁曲线A'0A'3和第一涡旋齿的第二初始内壁曲线B'0B'3;
(7)分别删除第一初始内壁曲线B0B3和第二初始内壁曲线B'0B'3的最外1/2圈曲线,得到第一内壁曲线B0B4和第二内壁曲线B'0B'4;
(8)将第一外壁曲线A0A3与第二内壁曲线B'0B'4相连,构成第一涡旋齿;将第一内壁曲线B0B4与第二外壁曲线A'0A'3相连,构成第二涡旋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理工大学,未经兰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7355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