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能型暖通空调系统及楼宇自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71207.1 | 申请日: | 2020-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842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发明(设计)人: | 杨婉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F24F11/64 | 分类号: | F24F11/64;F24F11/61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肖芳 |
地址: | 610199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型 暖通 空调 系统 楼宇 自控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节能型暖通空调系统,包括设置在楼宇每个室内的中央空调终端和监测单元,以及对中央空调终端和监测单元进行综合统筹的智慧控制中心,所述中央空调终端用于对楼宇每个室内进行环境调节以营造最适宜人员生活的温控环境,所述监测单元用于对楼宇每个室内的所述温控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并将监测数据同步反馈到智慧控制中心。本发明避免了监测单元对温控环境的实时监测以及智慧控制中心实时研判环境温度信号实现运算、电力资源的节省和环境调节效率的提高,并且对楼宇每个室内的中央空调进行自动控制,满足用户使用需求的同时避免由于用户的不佳习惯造成的电力损耗,达到最佳节能状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楼宇节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节能型暖通空调系统及楼宇自控方法。
背景技术
中央空调系统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一些大型建筑或者建筑群。中央空调系统由一个或多个冷热源系统和多个空气调节系统组成,该系统不同于传统冷剂式空调,(如单体机,VRV)集中处理空气以达到舒适要求。采用液体气化制冷的原理为空气调节系统提供所需冷量,用以抵消室内环境的热负荷;制热系统为空气调节系统提供所需热量,用以抵消室内环境冷暖负荷。
现阶段,为了满足高层楼宇建筑中个体办公与工作需求,暖通空调系统被广泛应用,对于暖通系统的管理通常包括分散管理和集中管理两种管理模式,采用分散管理,就地监测和操作将占用大量人力资源,采用集中的管理模式,利用现代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系统,实现对所有机电设备的集中管理和自动监测,就能确保站内所有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专利CN109140723A公开了一种分布式楼宇暖通监控系统及方法,实时监控去获取楼宇内部的暖通空调运行期间的有关参数,并进行科学调控与管理;结合高层楼宇建筑不用用途去规划暖通空调的现实负荷状况与功率参数,进而将暖通空调的实用价值凸显出来,同时满足节能降耗的需求。
虽然CN109140723A能够在科学调控和管理下保证暖通空调系统的安全运行以及降低能耗,但是降低能耗仍然需要建立在实时监测的基础上,耗费大量的监测和运算资源,为控制中心造成了极大的运算负担,容易造成整个系统不稳定,对环境温度的调控能力下降,调节精度降低,同时遵循用户个人习惯调度暖通空调电力分配,仍需要用户自行控制暖通空调终端,难以起到全自动控制,也难以避免由于用户的不佳习惯造成的电力损耗,无法达到最佳节能状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型暖通空调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降低能耗仍然需要建立在实时监测的基础上,耗费大量的监测和运算资源,为控制中心造成了极大的运算负担,以及仍需要用户自行控制暖通空调终端,难以起到全自动控制,也难以避免由于用户的不佳习惯造成的电力损耗,无法达到最佳节能状态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具体提供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节能型暖通空调系统,包括设置在楼宇每个室内的中央空调终端和监测单元,以及对中央空调终端和监测单元进行综合统筹的智慧控制中心,所述中央空调终端用于对楼宇每个室内进行环境调节以营造最适宜人员生活的温控环境,所述监测单元用于对楼宇每个室内的所述温控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并将监测数据同步反馈到智慧控制中心,所述智慧控制中心利用监测数据构建最优楼宇自控模型并依据最优楼宇自控模型对所述楼宇每个室内实施节能型自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监测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中央空调终端的出风口处的用以辨识人员存在情况的人员监测单元和随机分布于楼宇每个室内各位置处用以实时采集环境温度信号的环境监测单元,以及用于人员监测单元和环境监测单元生成信号的数据处理模块。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人员监测单元包括语音识别模块和红外检测模块,所述语音识别模块实时接收楼宇每个室内的所有语音信号并同步在所述语音信号中辨识出人体语音信号,所述红外检测模块实时检测楼宇每个室内的所有红外信号并同步在所述红外信号中辨识出人体红外信号,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将人体语音信号和人体红外信号按时序一一对应结合生成表征人员存在情况的人员存在信号,所述人员存在信号生成的具体方式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712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网络安全评估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锂离子电池石墨电极的化学预锂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