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面向弱标签数据进行人脸年龄合成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70958.1 | 申请日: | 2020-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879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周媛;马莞悦;何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62;G06N3/04;G06N3/08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曹坤 |
地址: | 21004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面向 标签 数据 进行 年龄 合成 方法 | ||
1.一种面向弱标签数据进行人脸年龄合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1.1)、人脸特征提取:采用条件变分自编码器的方法提取人脸特征信息,通过卷积神经网络获取隐变量;
步骤(1.2)、人脸年龄合成:通过条件对抗生成网络生成指定年龄分组的人脸图片;通过得到的隐变量,给定年龄标签,利用对抗生成方法判断人脸图片真假,训练网络,最终生成对应年龄段的人脸图片;
步骤(1.3)、身份信息增强:通过增加身份信息损失函数增强得到的人脸年龄合成图片生成效果,通过新生成的人脸图片保留特征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向弱标签数据进行人脸年龄合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1)中,通过人脸特征提取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1.1)、遍历所有X张人脸图片,通过条件变分自编码器的方法提取人脸特征,其生成函数具体如下式所示:
E[logP(X|z,c)]-DKL[Q(z|X,c)||P(z)]
式中,E[logP(X|z,c)]表示在c条件下联合概率分布的期望值,X表示X张图片,c表示输入条件,z表示生成的隐变量,P和Q分别表示使用条件变分自编码进行图片的生成,DKL表示KL散度度量指标;
(1.1.2)、将生成的隐变量通过对抗生成网络判断人脸特征的真假,其具体如下式所示:
式中,Dz判断输入特征的真假,Ez(x)表示特征由(x)产生,表示真实数据集中图片的期望值,E(x,y)表示加入年龄标签后生成器生成的人脸图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向弱标签数据进行人脸年龄合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2)中,进行人脸年龄合成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通过隐变量,给定年龄标签,从而得到新的特征隐变量,通过条件对抗生成网络进行年龄合成,其生成函数具体如下式所示:
其中,Dimg(x)表示判断(x)的真假,表示真实数据集产生的隐变量的期望值,y表示年龄标签,表示E产生隐变量的期望值,G(z,y)表示图片由(z,y)产生;使用Adam优化器,学习率设置为0.0002,参数值为0.5,设置batch size为100,超参数α为0.01,β为0.1,输入图片尺寸为128*128并归一化到[-1,1],输出图片尺寸为128*12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向弱标签数据进行人脸年龄合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3)中,进行身份信息增强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3.1)、将提取到的人脸特征向量通过循环优化网络,增强身份信息,损失函数为:
式中,表示特征由产生,表示图片由产生的特征结合年龄yi后生成,表示生成的图片,yi表示i年龄,表示i年龄生成的图片。
(1.3.2)、利用UTKFace数据集对人脸特征提取和人脸年龄合成网络进行训练;
(1.3.3)、利用CACD数据集对训练好的网络进行测试,完成人脸年龄合成方法的实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向弱标签数据进行人脸年龄合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实现给定任意一个人任意年龄的图片,生成0-5、6-10、11-15、16-20、21-30、31-40、41-50、51-60、61-70、70+十个年龄段的图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未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7095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金属片声磁防盗复合标签
- 下一篇:一种USB数据传输接头包装装置及方法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