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内应力桥梁结构用钢及其生产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370093.9 | 申请日: | 2020-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015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 发明(设计)人: | 汪荣;张鹏飞;王建立;邹德辉;董中波;战国锋;胡唐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钢铁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2C38/02 | 分类号: | C22C38/02;C22C38/04;C22C38/06;C22C38/12;C22C38/14;B22D11/12;B22D11/16;C21D8/02;C22C33/04 |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钟锋;李丹 |
| 地址: | 430083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应力 桥梁 结构 及其 生产 方法 | ||
1.一种低内应力桥梁结构用钢,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内应力桥梁结构用钢钢板的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包括:
C:0.10~0.15%、Si:0.25~0.50%、Mn:1.00~1.50%、P≤0.002%、S≤0.0010%、Al≤0.025%、V:0.010~0.070%、Nb:0.040~0.060%、Ti:0.01~0.05%、N≤0.0065% ;其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同时:
V+Nb+Ti≤0.18;
C+Si/30+(Mn+Cu+Cr)/20+Ni/60+Mo/15+V/10+5B≤0.35;
C+Mn/6+(Cr+Mo+V)/5+(Cu+Ni)/15≤0.50;所述钢板厚度为6~15mm;所述钢板的屈服强度≥400MPa,抗拉强度600~700MPa,延伸率≥25%,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铁素体与珠光体均匀分布,铁素体晶粒度达到11~14级,钢板平均应力小于40MPa。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内应力桥梁结构用钢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骤:
1)转炉冶炼实现钢包炉深脱硫、真空去除气体夹杂并控制连铸二冷水区的铸坯的动态轻压下量为0.5~2.5%,接着采用累计重压下参数控制连铸坯,其压下量≥7%,经连铸成坯后,对铸坯加热,控制加热温度为1150~1280℃,控制加热速率为6~15min/cm;
2)铸坯的轧制过程包括:粗轧、精轧、冷却、卷取工序,粗轧开轧温度1100~1250℃;精轧开轧温度1000~1150℃;精轧终轧温度820~860℃;轧后进行层流冷却,冷速3℃/s~10℃/s ;卷取温度550~600℃;
3)对钢卷进行SR处理,加热温度低于卷取温度50~100℃,并保温,保温时间为20~60分钟+板厚×10分钟/mm;为保证SR热处理效果,工艺采用分段加热,具体的由装炉室温温度~300℃阶段,加热速率为200~250℃/h,并于300℃保温15~30min,在300℃~保温温度阶段,加热速率为250~300℃/h,完成保温后,钢板采用分段冷却工艺,保温温度~350℃,降温速率100~150℃/h,350℃~200℃,降温速率为150~200℃/h,200℃~室温,降温速率≥200℃/h。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内应力桥梁结构用钢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钢包炉深脱硫后按质量百分数S≤0.0013%;连铸坯的铁素体晶粒尺寸范围控制在100~250μm之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内应力桥梁结构用钢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坯料从粗轧到精轧进行多道次轧制,单道次压下量12~20%,累积压下量50~6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钢铁有限公司,未经武汉钢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7009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