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备智能且通过网络与移动终端进行控制的调节阀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369352.6 | 申请日: | 2020-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554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 发明(设计)人: | 余成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市简弈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K5/06 | 分类号: | F16K5/06;F16K5/20;F16K31/04;F16K31/122;F16K31/53;F16K37/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25052 浙江省温州市鹿城***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备 智能 通过 网络 移动 终端 进行 控制 调节 | ||
本发明涉及调节阀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具备智能且通过网络与移动终端进行控制的调节阀,包括阀体和远程自动调节系统,所述阀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护套夹,所述防护套夹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齿轮安装夹,所述齿轮安装夹的中心处插接有齿轮联动套筒,所述齿轮安装夹的内部设置有联动齿轮,所述防护套夹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阀杆安装夹,所述阀杆安装夹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上阀杆。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通过阀芯、联动齿轮和上阀杆的设置,可防止联动齿轮发生松动,避免阀体内部由于水压过大,对阀芯长时间造成冲击导致上阀杆转动,不仅会使得该阀体出现泄漏,且会使齿轮推动微电机的输出端进行转动的现象,降低了微电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调节阀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备智能且通过网络与移动终端进行控制的调节阀。
背景技术
调节阀又名控制阀,在工业自动化过程控制领域中,通过接受调节控制单元输出的控制信号,借助动力操作去改变介质流量、压力、温度、液位等工艺参数的最终控制元件。一般由执行机构和阀门组成。如果按行程特点,调节阀可分为直行程和角行程;按其所配执行机构使用的动力,可以分为气动调节阀、电动调节阀、液动调节阀三种;按其功能和特性分为线性特性,等百分比特性及抛物线特性三种。
目前,现有目前,现有的调节阀为电机驱动,利用凸轮的原理来调节,由于电机直接调节,电机轴直接受力,当水流大时,阻力就更大,严重影响电机使用寿命,且调节精确度不高,特别是水压大时,就无法精确控制水流量大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备智能且通过网络与移动终端进行控制的调节阀,具有不仅延长了电机与调节阀的使用寿命,且可全自动化或远程人工操控,同时,提高了调节精准性的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具备智能且通过网络与移动终端进行控制的调节阀,包括阀体和远程自动调节系统,所述阀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护套夹,所述防护套夹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齿轮安装夹,所述齿轮安装夹的中心处插接有齿轮联动套筒,所述齿轮安装夹的内部设置有联动齿轮,所述防护套夹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阀杆安装夹,所述阀杆安装夹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上阀杆,所述上阀杆的底端从上至下依次贯穿齿轮联动套筒和密封套环的内部并与阀芯安装件固定连接,所述阀芯安装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阀芯,所述阀芯的内部开设有蓄水腔,所述阀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稳固支架,所述稳固支架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散热防护箱,所述散热防护箱内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微电机,所述散热防护箱内部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推动气缸,所述推动气缸的输出端延伸至限位套筒的内部并与伸缩卡杆固定连接,所述伸缩卡杆的一端延伸至齿轮安装夹内并卡接在卡槽的内部,所述卡槽开设在锁紧件的一侧,所述锁紧件固定安装在联动齿轮的上表面,所述微电机的输出端延伸至防护套夹的内部并与主动齿轮固定连接,所述主动齿轮啮合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套接在上阀杆的外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阀芯、联动齿轮和上阀杆的设置,当工作人员需要根据水压在对该调节阀进行调节时,通过控制微电机进行运转,可带动主动齿轮使从动齿轮进行旋转,从动齿轮旋转后可带动上阀杆同时进行转动,上阀杆转动后会使阀芯在阀体内进行转动,从而达到对该调节阀进行控制的目的,当调节至指定大小后,通过使推动气缸进行运转,可推动伸缩卡杆使其卡入锁紧件内,防止联动齿轮发生松动,避免阀体内部由于水压过大,对阀芯长时间造成冲击导致上阀杆转动,不仅会使得该阀体出现泄漏,且会使齿轮推动微电机的输出端进行转动的现象,降低了微电机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远程自动调节系统包括远程自动调节单元,所述远程自动调节单元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的输入端与数据传输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数据传输模块的输入端与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处理器与云平台双向电连接,所述云平台与移动终端双向电连接,所述处理器的输出端与驱动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驱动模块的输出端与微电机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驱动模块的输出端与推动气缸的输入端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市简弈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温州市简弈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693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