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硫化碳生产过程中的余热利用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369334.8 | 申请日: | 2020-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618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 发明(设计)人: | 田晋平;王录才;张诚;崔海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科技大学;阳城县天诚化工有限公司;阳城县绿色科技研发中心 |
| 主分类号: | F28D7/08 | 分类号: | F28D7/08;F28F9/12;F28F9/007;F28F9/02;F23J15/02;F23J15/06 |
| 代理公司: | 山西五维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4105 | 代理人: | 薛留虎 |
| 地址: | 030024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二硫化碳 生产过程 中的 余热 利用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焦炭法二硫化碳生产装置制造领域,具体是一种二硫化碳生产过程中的余热利用装置。包括支架,软化水输入法兰管,下部换热管,中部换热管,层间连接管,上部集气管,热蒸汽排出法兰管。本发明解决了二硫化碳生产中,烟道尾气余热未能够有效利用存在能源浪费这一技术问题,本发明装置制作简单,安装方便,可将烟道内多余的热量实现再利用,降低生产成本,还可减少烟气中CO2气体排放,起到有效保护环境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焦炭法二硫化碳生产装置制造领域,具体是一种二硫化碳生产过程中的余热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焦炭法生产二硫化碳工艺主要包括:焦炭和硫磺原料制备—气化反应—脱硫—冷凝—精馏—克劳斯炉尾气处理等六道工序。所述气化反应需在设置的气化反应炉中进行。由于二硫化碳气化反应过程为吸热反应,因此,气化反应过程需不断地采用燃料向气化反应炉进行外加热,才能维持气化反应持续进行。与此同时,气化反应炉需设置烟道将燃料燃烧后的尾气经净化处理后通过烟囱排放。由于,烟道尾气余热温度约有400-500℃未被利用造成能源损失。目前,如何将这部分余热实现利用,解决由此造成的能源损失的技术问题,是本发明研究的目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烟道尾气余热未能够有效利用存在能源浪费这一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硫化碳生产过程中的余热利用装置。包括支架,软化水输入法兰管,下部换热管,中部换热管,层间连接管,上部集气管,热蒸汽排出法兰管。
所述支架为立方体形,用于支撑其内所述余热利用装置;所述下部换热管为单层,所述中部换热管为n层,所述上部集气管为单层,所述下部换热管一端与所述软化水输入法兰管水平固定连接,所述上部集气管一端与所述热蒸汽排出法兰管水平固定连接,所述下部换热管与中部换热管,中部换热管与上部集气管,各层之间均采用所述层间连接管垂直固定连接。
又一步地,所述下部换热管和中部换热管,以及层间连接管均为同管径设计,管径为2吋,以利所述下部换热管和中部换热管内软化水具有较好的吸热效果(在具有一定的热量空间内设置换热管道,管道越细,管道内的水越容易被加热)。
又一步地,所述上部集气管采用直径为¢275mm管设置,以利水蒸气的集聚(由于在余热利用装置内,随着换热管道内水温不断升高,自然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变成水蒸气时其体积自然要扩大,因此,必须设置较粗管道作为余热利用装置的集气管)。
本发明运作时,将所属二硫化碳生产过程中的余热利用装置设置在二硫化碳气化反应炉的外加热炉的烟道内,或设置在烟道上部适当位置。所述软化水输入法兰管与车间内软化水管道接通,所述热蒸汽排出法兰管与所需热蒸汽设备管道接通。形成一个余热利用系统,将烟道内的余热实现再利用。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装置制作简单,安装方便,可将烟道内多余的热量实现再利用,降低生产成本,还可减少烟气中CO2气体排放,起到有效保护环境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余热利用装置正立面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剖视图;
图3为图1中B-B剖视图;
图4为图1中C-C剖视图。
图中:1-支架,2-软化水输入法兰管,3-下部换热管,4-中部换热管,5-层间连接管,6-上部集气管,7-热蒸汽排出法兰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本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4所示,一种二硫化碳生产过程中的余热利用装置,包括支架(1),软化水输入法兰管(2),下部换热管(3),中部换热管(4),层间连接管(5),上部集气管(6),热蒸汽排出法兰管(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科技大学;阳城县天诚化工有限公司;阳城县绿色科技研发中心,未经太原科技大学;阳城县天诚化工有限公司;阳城县绿色科技研发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6933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