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时在线监测机电管线抗震支吊架工作状态的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68058.3 | 申请日: | 2020-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623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岳峰;张辉;任晓崧;宗刚;刘宗本;刘博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顿依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南通装配式建筑与智能结构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黄超宇;胡晶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时 在线 监测 机电 管线 抗震 吊架 工作 状态 系统 方法 | ||
1.一种实时在线监测机电管线抗震支吊架工作状态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抗震支吊架(1)、微型加速度传感器(2)、信号传输器(3)、保护盒(4)和监控终端(5),其中:
所述抗震支吊架(1)由抗震支撑和桥架组成,其一端固定连接在机电管线桥架上,一端固定在建筑结构上;
所述微型加速度传感器(2)固定在所述抗震支吊架(1)的抗震支撑上,用以测量加速度时程数据;
所述信号传输器(3)内置于所述微型加速度传感器(2)内,用于发射远程无线信号至云端存贮;
所述保护盒(4)为全封闭盒罩,覆盖于所述微型加速度传感器(2)和信号传输器(3)外,用于封闭和保护所述微型加速度传感器(2)和信号传输器(3);
所述监控终端(5),用于接收远程无线信号并显示和处理加速度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时在线监测机电管线抗震支吊架工作状态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管理者手机和消防应急广播系统,用于通过所述监控终端(5)设定安全、异常或危急的分级警戒红线并在出现异常情况时通过所述监控终端(5)发出报警音讯信号或将报警信息以手机短信或微信的形式将所在位置和健康状态实时发送至所述管理者手机,同时接入所述消防应急广播系统发出预警以便全方位及时采取检修应对措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实时在线监测机电管线抗震支吊架工作状态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嵌于所述管理者手机内的后台APP系统,用于对上传至所述监控终端(5)的实测数据进行实时数据基础操作和深度指标分析进而通过邮件、微信、短信方式依定制要求实时推送分析成果并发布实时预警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时在线监测机电管线抗震支吊架工作状态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加速度传感器(2)集成了拾振器模组、数采仪模组和无线通讯模组,用于实现加速度信号的采集、监测、传输一体化集成功能进而实现实测数据向所述监控终端(5)的实时传输存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时在线监测机电管线抗震支吊架工作状态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盒(4)为中空结构,覆盖在所述微型加速度传感器(2)的外围并作封闭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时在线监测机电管线抗震支吊架工作状态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盒(4)通过结构胶或螺栓紧固连接在抗震支吊架(1)的抗震支撑表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时在线监测机电管线抗震支吊架工作状态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盒(4)为方形或圆形的透明、半透明或不透明盒罩。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时在线监测机电管线抗震支吊架工作状态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传输器(3)通过4G、5G、Zigbee、NB-IOT或WiFi连接所述监控终端(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时在线监测机电管线抗震支吊架工作状态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终端(5)采用台式机、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
10.一种实时在线监测机电管线抗震支吊架工作状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实时在线监测机电管线抗震支吊架工作状态的系统进行监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地脉动、有外部异常振动或地震冲击波等均可引发所述微型加速度传感器(2)工作;
步骤2:所述微型加速度传感器(2)在运动时产生相关的数据并传递给所述信号传输器(3),所述信号传输器(3)再将加速度数据传输到云端以及监控终端(5);
步骤3:数据将在所述监控终端(5)处理,显示抗震支吊架(1)在振动过程中的加速度时程,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频域结果,根据管线多点加速度时程数据,计算出管线系统的自振频率,通过加速度时程和管线系统自振频率的变化情况,监控终端(5)将进行实时判断,发出机电管线抗震支吊架系统工作状态的安全、异常或危急的分级判断指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顿依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南通装配式建筑与智能结构研究院,未经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顿依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南通装配式建筑与智能结构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6805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