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空压机余热回收改造用于供暖的节能系统及其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367809.X | 申请日: | 2020-1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246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 发明(设计)人: | 方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先博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D3/10 | 分类号: | F24D3/10;F24D19/10;F04C28/28;F04C29/02;F04C29/04 |
| 代理公司: | 嘉兴启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53 | 代理人: | 程开生 |
| 地址: | 314006 浙江省嘉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空压机 余热 回收 改造 用于 供暖 节能 系统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空压机余热回收改造用于供暖的节能系统及其方法,基于空压机余热回收改造用于供暖的节能方法,包括步骤S1:空压机工作产生的热量通过换热机组的一次换热器进行油水换热,以获得一次换热水,并且实时检测油水热换的状态,以形成一次换热数据。本发明公开的基于空压机余热改造用于供暖的回收节能系统及其方法,其通过换热机组代替空压机原有的冷却系统,将高温的空压机油热能置换成热水用于生产或生活热水等供暖应用,不仅充分利用空压机产生的热量,达到节能效果,还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空压机,其实时检测水温、油温和水箱液位,具有温度控制、自动补水和循环送水回水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压机余热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空压机余热回收改造用于供暖的节能系统和基于空压机余热回收改造用于供暖的节能方法。
背景技术
空气压缩机简称空压机,它通过压缩气体体积,增加单位体积内气体分子的密度从而提高压缩空气的压力,是将电动机的机械能转换成气体压力的一种装置。空压机螺杆的高速旋转产生的高温热量,同时也摩擦发热,这些产生的高温热量由空压机润滑油的加入混合成油/气蒸气排出机体,这部分高温油/气流的热量相当于空压机输入功率的3/4,它的温度通常80℃-100℃,这些热能都由于机器运行温度的要求,都被无端地废弃排往大气中,即空压机的散热系统来完成机器运行的温度要求。现有技术一般使用水冷对空压机进行冷却,水被加热后再用于生产和生活所需的热水。但是其加热得到的热水温度难以控制,使得在水使用环节中热能被浪费,能量利用效率不高。
空压机运行时电能转换为压缩势能,物体在压缩时,由于分子的挤压,会产生热量,其电机所消耗的电能70%-90%转为热能,这就会造成能量的浪费。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予以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基于空压机余热回收改造用于供暖的节能系统及其方法,其通过换热机组代替空压机原有的冷却系统,将高温的空压机油热能置换成热水用于生产或生活热水等供暖应用,不仅充分利用空压机产生的热量,达到节能效果,还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空压机,其实时检测水温、油温和水箱液位,具有温度控制、自动补水和循环送水回水等优点。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空压机余热回收改造用于供暖的节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空压机工作产生的热量通过换热机组的一次换热器进行油水换热,以获得一次换热水,并且实时检测油水热换的状态,以形成一次换热数据;
步骤S2:第一换热器将获得的一次换热水通过换热机组的二次换热器进行水水换热,以获得二次换热水,并且通过安装于一次换热器和二次换热器之间的调节阀和内循环泵实时检测水水换热的状态,以形成二次换热数据;
步骤S3:第二换热器将获得的二次换热水通过水箱进行换热水水换热,以获得三次换热水,并且通过安装于水箱的温度计和第一液位计实时检测水水换热的状态,以形成水箱换热数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S1具体实施为以下步骤:
步骤S1.1:空压机通过油气分离器将压缩空气和机油进行分离并且分别进行压缩空气处理和机油处理;
步骤S1.2:安装于空压机的机头的温度计实时检测机头温度,以形成机头温度数据;
步骤S1.3:安装于空压机和一次换热器之间的回油温度计和进油温度计实时检测回油温度和进油温度,以形成回油温度数据和进油温度数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S1.1具体实施为以下步骤:
步骤S1.1:分离后的压缩空气通过空气冷却器排出;
步骤S1.2:分离后的高温机油(大)部分进入一次换热器进行油水换热,并且将油水换热后的机油通过油冷却器和过滤器回到空压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先博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先博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6780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