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残差修正的高精度时频信号动态驾驭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65911.6 | 申请日: | 2020-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368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李雨薇;刘娅;李孝辉;薛艳荣;陈瑞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 |
主分类号: | H04J3/06 | 分类号: | H04J3/06;H04L7/00;H04L7/04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顾潮琪 |
地址: | 7106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修正 高精度 信号 动态 驾驭 方法 | ||
1.一种基于残差修正的高精度时频信号动态驾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原子钟输出1PPS脉冲信号输入至时间间隔计数器中,将10MHz正弦信号输入相位微调器中,与国家标准时间UTC(k)进行时间比对,测量得到时频信号建立的时间尺度和溯源参考时间的时差数据;
步骤2,对步骤1的时差数据进行预处理,判断并识别时差数据的完好性、粗差剔除和数据异常,并剔除粗差,修正时差数据;
步骤3,将预处理后的时差数据作为有效的时差数据,当时差数据大于设定阈值时,调整信号相位或者频率,使该信号与参考信号的差值小于设定范围,并在下一时刻继续判断时差数据,若时差数据仍然大于设定阈值,则继续调整信号相位或者频率;当时差数据小于等于设定阈值时,进入下一步;
步骤4,当测量时间小于设定的测控周期时,累积时差数据;当测量时间等于设定的测控周期时,根据时间频率信号的规律,建立时差数据随着时间变化的时差模型;时差模型表达式为其中y(t)为时差数据,a0为初始相位,a1为频偏,a2为老化率,t0为测量的起始时刻,t为测量时刻,xr(t)为随机误差;对参数a0、a1和a2进行实时估计,估计值记为和
步骤5,利用步骤4得到的参数,建立时差模型,并预测下一个测控周期的时差数据令测控周期为h,预报值根据模型参数计算调整量α表示频率调整因子,β表示相位调整因子;
步骤6,利用步骤4得到的参数,建立时差模型,并预测未来1个测控周期内的所有的时差数据。预报值计算公式为其中t1=1,2…h。采集未来1个测控周期内时差测量的实际值,与步骤5得到的预报值按时标相减,获得时差数据的残差j为第j个残差,j=1,2…m,m为残差的总个数;计算当前测控周期残差平均值的偏移量
步骤7,将步骤6得到的偏移量修正至得到新的令k为测控周期数,则有和分别表示第k个和k+1个测控周期时差模型的一次项系数和修正一次项系数,完成残差修正;
步骤8,经过步骤7确定修正后时差模型的系数建立新的时差模型;预报下一个测控周期h时刻的时差数据,判断该时差数据与频率偏差的乘积,当调整量为反之,判断的大小。若在±1ns以内,调整量为若调整量为
步骤9,当溯源参考可用时,重复步骤4至步骤8,计算得到调整量offadj,判断offadj与频率稳定度ADEVt的关系,当offadj>ADEVt,则offadj=ADEVt,反之,offadj=offadj;当溯源参考不可用时,利用24小时的历史溯源数据,按照步骤4和步骤5拟合模型参数并预报下一个测控周期的时差值若预报值增大,则offadj=-ADEVt,在此基础上,重新预报,循环类推,直到时差预报值减小;若预报值减小,当offadj=offadj;当直至溯源参考恢复正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残差修正的高精度时频信号动态驾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时差数据的预处理通过采集数据的时标,结合测量周期,判断时差数据是否连续,如果时差数据不连续,则通过前两个时差数据求取平均值的方法内插数据,保证时差数据的连续性;使用3Sigma法则对时差数据进行粗差检验,当出现粗差时,剔除并内插数据;当时差数据跳变时,使用跳变前时差数据的平均值对跳变数据进行修正补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残差修正的高精度时频信号动态驾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中,设定阈值选择为几十纳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未经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6591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