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公路路面平整度测量及维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65875.3 | 申请日: | 2020-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919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2 |
发明(设计)人: | 杨权;唐建平;孙成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交通运营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南京长江隧道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23/01 | 分类号: | E01C23/01;E01C23/088;B08B15/04;G01B2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投知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6064 | 代理人: | 陈卫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公路 路面 平整 测量 维护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道路建设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公路路面平整度测量及维护装置,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手推,所述机体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机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吸尘电机,所述吸尘电机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气管,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空槽。该公路路面平整度测量及维护装置,通过吸尘电机、磨盘、测量器、活动槽、测量杆、万向滚珠、第一进料口、弹簧、凸台、密封环、第二进料口和通孔之间的相互配合,从而可以通过路面涂料的洒落情况,或者密封环内重量传感器的数值变化来测量路面的平整度情况,且可以通过记号笔对路面做记号,从而便于对地面进行维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测量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公路路面平整度测量及维护装置。
背景技术
路面平整度是评定路面质量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它关系到行车的安全,舒适以及路面所受冲击力的大小和使用寿命,不平整的路表面会增大行车阻力,并使车辆产生附加的振动作用,这种振动作用会造成行车颠簸,影响行车的速度和安全,影响驾驶的平稳和乘客的舒适。
而现有的路面平整度测量装置在进行测量时,手工操作费时费工,检测结果容易受人为因素影响,不能同时对其做记号,且不能同时对多个地区进行测量,从而浪费了较多时间,因此需要提出一种公路路面平整度测量及维护装置来解决上述所出现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公路路面平整度测量及维护装置,具备可以对多处路面平整度测量的同时对其做记号,便于磨盘对标记的路面进行打磨等优点,解决了手工操作费时费工,检测结果容易受人为因素影响,不能同时对其做记号,且不能同时对多个地区进行测量,从而浪费了较多时间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公路路面平整度测量及维护装置,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机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手推,所述壳体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壳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机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吸尘电机,所述吸尘电机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气管,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空槽,所述壳体的底部开设有槽口,所述空槽的内部设置有主动轮,所述槽口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从动轮,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通过传动带传动连接,所述壳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保护壳,所述保护壳的底部开设有圆槽,所述圆槽的内部设置有磨盘,所述机体的前后两侧和底板的底部均活动连接有万向轮;
所述底板的内部开设有上下贯穿的方形槽,所述方形槽内部固定连接有测量器,所述测量器的内部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内活动连接有测量杆,所述测量杆的底部活动连接有万向滚珠,所述测量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顶部固定连接于测量器内顶面,所述测量器的一侧开设有第一进料口,所述测量器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凸台,所述测量器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内固定安装有重量传感器,所述测量杆的内部开设有第二进料口,所述测量杆的内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顶部与第二进料口相连通,所述通孔的底部和万向滚珠相接触。
优选的,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贯穿壳体的顶部并延伸到壳体的内部,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主动轮的顶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气管远离吸尘电机的一端贯穿机体的顶部,所述气管延伸至机体的左侧,所述气管远离吸尘电机的一端与保护壳的后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槽口与空槽相互连通,所述转轴的顶端与空槽的内顶壁活动连接,所述转轴的底端与磨盘的内部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万向滚珠和测量杆间隙配合。
优选的,所述万向滚珠为空腔结构,所述万向滚珠外壳开设有多个互相对称的孔洞。
优选的,所述第二进料口和凸台端部形状大小一致。
优选的,所述活动槽内存放有用以做标记的涂料,所述涂料从第一进料口装进活动槽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交通运营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南京长江隧道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南京交通运营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南京长江隧道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6587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