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3D打印混凝土异型无腹筋梁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64709.1 | 申请日: | 2020-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433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蔡建国;杜彩霞;张骞;冯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G21/00 | 分类号: | E04G21/00;E04G21/12;B28B1/00;B28B23/02;B33Y10/00;B33Y80/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朱小兵 |
地址: | 21009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打印 混凝土 异型 无腹筋梁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3D打印混凝土异型无腹筋梁的方法,所述混凝土异型无腹筋梁构件从上自下依次包括矩形翼缘层、曲面腹板层、弯曲钢筋网层、外部混凝土保护层四部分;其特征在于,方法为:采用3D打印混凝土技术依次打印矩形翼缘层、曲面腹板层;然后人工布置弯曲钢筋层;最后采用3D打印混凝土技术打印混凝土保护层。本发明方法通过造型优化,按照梁的受力情况设置混凝土,节约了混凝土材料的用量,在打印过程中沿打印方向铺设钢筋,避免了水平筋后安装时带来的施工不便,同时解决了后安装时的钢筋与混凝土粘结问题,简化施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作混凝土梁的方法,尤其涉及一种3D打印混凝土异型无腹筋梁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3D打印技术的不断发展,3D打印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造型、包装、制造、建筑、艺术、医学、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而3D打印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研究仍属于探索阶段,受其打印方式的约束,无法在垂直于打印路径的方向配筋,因此3D打印混凝土的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3D打印混凝土在节约材料,降低环境污染,节省人力物力等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所以寻求其可以实际应用的方式,才可以促进其在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国内外很多专家学者已经就3D打印构件做出了一些探索,研究相关专利发现,对于构件的打印方式,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先打印混凝土外壳,内部插入钢筋后浇筑混凝土,这种方式只适用于形状规则的构件;二是逐层直接打印,只配置沿打印层方向的钢筋或不配置钢筋,这种方式适用于不规则形状的构件,但对受力性能有一定限制。国内外对3D打印混凝土构件的研究主要为规则的混凝土剪力墙、框架柱与框架梁,采用的打印方式也集中于第一类打印方式。
异型梁造型自由美观,在承担荷载的同时起到更好的装饰作用,且造型通过设计更满足受力特性,能够节省不必要的材料。但在传统的混凝土结构制作方法中,受到模板设置的限制,异型梁的制作困难重重,而3D打印混凝土技术不需要模板的特点,刚好解决了这个难题。
因此将3D打印混凝土技术与异型梁构件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应用于混凝土异型无腹筋梁构件打印的方法,既能解决3D打印混凝土构件的应用问题,又能摆脱模板的限制,实现梁造型自由的设想,节省资源,减少材料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运用3D打印混凝土技术实现异型梁的打印,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节省材料、人力、时间成本等,符合绿色施工的要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3D打印混凝土异型无腹筋梁构件的方法,所述混凝土异型无腹筋梁构件从上自下依次包括矩形翼缘层、曲面腹板层、弯曲钢筋网层、外部混凝土保护层四部分。所述方法为采用3D打印混凝土技术依次打印矩形翼缘层、曲面腹板层,然后人工布置弯曲钢筋层,最后打印混凝土保护层。
采用回字型路径打印矩形翼缘层。
矩形翼缘层从边缘往中心按照回字形逐层打印,打印层之间的间隙错开。
在矩形翼缘层的基础上,沿腹板宽度方向逐层按Z字型路径打印曲面腹板层,逐层堆积打印完成;其中,每层打印混凝土平面外轮廓为双曲线形,每条混凝土的长度从左向右对称的先减小后增大;混凝土打印层按设计尺寸逐渐缩小,曲面腹板层的横截面为抛物线型。
在曲面腹板层外放置由预弯折的曲面钢筋网组成的弯曲钢筋网层;弯曲钢筋网层包括纵向弯曲钢筋与直的横向钢筋;纵向弯曲钢筋为抛物线型,且两端水平弯折,平行于翼缘板,使钢筋网完全贴合于曲面腹板层;端部平行于翼缘板的钢筋留有足够的锚固长度;横向钢筋为了固定纵向弯曲钢筋而设置,置于梁的内侧,纵向弯曲钢筋置于梁的外侧。
在钢筋网外侧沿梁宽度方向打印外部混凝土保护层,沿梁的宽度方向按照直线往复路径打印,历经一个往复步骤后调节一次打印高度。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6470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纳米氮化硼改性聚丙烯的复合介电薄膜和制法
- 下一篇:一种新型油路密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