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模块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364613.5 | 申请日: | 2020-1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455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 发明(设计)人: | 蔚永军;庞广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B6/42 | 分类号: | G02B6/4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3 | 代理人: | 逯长明;许伟群 |
| 地址: | 266555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块 | ||
本申请提供的光模块,包括:圆方管体,设置有内腔;光发射组件,连接圆方管体,用于产生第一波长信号光;光接收组件,连接圆方管体,用于接收来自光模块外部的第二波长信号光,第二波长信号光与第一波长信号光的波长差距小于60nm;光学组件,设置在圆方管体的内腔,用于传输光发射组件产生的信号光以及来自光模块外部的信号光;光学组件包括第一滤波片和反射镜,第一滤波片和反射镜设置在第一波长信号光以及第二波长信号光的传输光路上,第一滤波片用于透射第一波长信号光以及反射第二波长信号光至反射镜,反射镜反射第二波长信号光至光接收组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模块,能够实现接收信号光波长和发射信号光波长比较接近时的波分复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纤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模块。
背景技术
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网、视频等新型业务和应用模式发展,光通信技术的发展进步变的愈加重要。而在光通信技术中,光模块是实现光电信号相互转换的工具,是光通信设备中的关键器件之一。
并且随着5G(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或5th generation wirelesssystems、5th-Generation,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5G前传用光模块是基于5G前传应用的25G Tunable BIDI彩光光模块,符合G.Metro(G.698.4)协议。面对5G对传送承载网的提出的带宽、时延及同步需求,相比于其他解决方案,G.Metro拥有带宽大并可自适应适配、时延小、同步支持能力好等优势。此外,G.Metro技术极大地简化了网络建设及运行维护,且减少备品种类和数量,降低建网成本。然而随着接收信号光波长和发射信号光波长的更加接近,对5G前传用光模块中的波分复用增加了更大难度。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模块,能够实现接收信号光波长和发射信号光波长比较接近时的分光。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光模块,包括:
圆方管体,设置有内腔;
光发射组件,连接所述圆方管体,用于产生第一波长信号光;
光接收组件,连接所述圆方管体,用于接收来自光模块外部的第二波长信号光,所述第二波长信号光与所述第一波长信号光的波长差距小于60nm;
光学组件,设置在所述圆方管体的内腔,用于传输所述光发射组件产生的信号光以及来自光模块外部的信号光;
其中,所述光学组件包括第一滤波片和反射镜,所述第一滤波片和所述反射镜设置在所述第一波长信号光以及所述第二波长信号光的传输光路上,所述第一滤波片用于透射所述第一波长信号光以及反射所述第二波长信号光至所述反射镜,所述反射镜反射所述第二波长信号光至所述光接收组件。
本申请提供的光模块中,光发射组件产生的第一波长信号光传输至圆方管体并透过第一滤波片,来及光模块外部的第二波长信号光传输至圆方管体经第一滤波片反射至反射镜、经反射镜反射至光接收组件。第一波长信号光和第二波长信号光的波长差距小于60nm,单独一个透反镜片无法通常无法完成波分复用,因此在本申请提供的光模中,通过第一滤波片和反射镜实现光模块中光发射和光接收的波分复用,因为第一滤波片和反射镜结合使用便于实现第一滤波片在光模块中传输光路上的角度选择以及调整,进而本申请提供的光模块便于实现接收信号光波长和发射信号光波长比较接近时的分光,以保证接收信号光和发射信号光波长比较接近光模块中光发射和光接收的波分复用的顺利实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光通信终端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2为光网络单元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646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