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促进小麦生长的微生物菌剂及其小麦育种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64492.4 | 申请日: | 2020-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811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李华一;杨效帆;罗钰彬;沈家葆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丽豪生物农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01G7/06;A01G22/20;A01N63/27;A01N63/20;A01P21/00;C12R1/39;C12R1/38;C12R1/01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颜希文 |
地址: | 511500 广东省清远市清远高***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促进 小麦 生长 微生物 及其 育种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促进小麦生长的微生物菌剂,所述微生物菌剂由假单胞菌和伯克氏菌的发酵液组成,所述假单胞菌与伯克氏菌的重量份之比为1:1~5。本发明的微生物菌剂能在小麦体内定植,还具有提高小麦耐碱性,缩减小麦的出苗时间,提高出苗率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促进小麦生长的微生物菌剂及其小麦育种的方法。
背景技术
小麦是我国的第三大粮食作物,然而当前我国小麦种植管理高度依赖化学肥料、农药和植物生长调节剂,而忽视了有益菌内生菌的功能。种子接种是通过浸泡、涂抹、粉刷、吸附、粘连将微生物附着在种子表面,这种方式能从头开始防治植物病害。但是这种方法,有自身的缺陷,例如:表皮的微生物数量受到限制,一些种子过小或不易附着,能够发挥的功能作用大打折扣;接种的微生物,常常与土著微生物竞争,在碳源氮素能量来源上争夺,在生态位上抢夺,在生存空间上竞争,而土著菌的竞争能力更强,接种菌会减少消失;外源的微生物收到农业操作的影响,农事上的用肥用药比较频繁,化肥会破坏土壤的微生物环境,农药会杀死土壤的外源微生物。
目前市面上的小麦品种是几千年来通过这样的模式人工驯化的结果,而小麦的驯化可能引起内生菌有益菌种类和数量的减少。人们在驯化选育小麦的过程中,目光集中在高产、抗病、适应性强、养分高效、节水、抗逆的特征上,忽视了其他小麦和其近缘物种植物的内生有益菌,失去了某些潜在的优良性状。由于小麦品种缺少内生有益菌,小麦品种的抗逆抗害能力越来越弱,目前人们仍旧依靠杀虫杀菌杀草的药物和过量的化学肥料达到防虫防害的效果。因此,寻求一种通过绿色途径达到减少化肥农药植物激素滥用的目的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在小麦体内定植的方法达到提高小麦自身性能,缩减小麦的出苗时间,提高出苗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剂,所述微生物菌剂由假单胞菌和伯克氏菌的发酵液组成,所述假单胞菌与伯克氏菌的重量份之比为1:1~5。
由于假单胞菌具有氢氧化细菌的功能,能吸收土壤以及环境中的H2,伯克氏菌在农业上作为生物降解、生物控制及促进植物生长之根圈微生物,发明人发现将二者进行联合应具有缩减小麦的出苗时间,提高出苗率。
优选地,所述假单胞菌与伯克氏菌的重量份之比为1:3。发明人通过实施发现当假单胞菌与伯克氏菌的重量份之比在1:1~5范围时,其效果较好,当重量份之比为1:3时,效果最佳。
优选地,所述假单胞菌可以是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或香鱼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lecoglossicida)或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更优选地,所述假单胞菌为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
优选地,所述伯克氏菌可以是根瘤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tuberum)或蔗糖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sacchari)或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grimmiae)。更优选地,所述伯克氏菌为蔗糖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sacchari)。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小麦育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开花时期将本发明的微生物菌剂喷洒于小麦的穗部。
本发明还提供了本发明微生物菌剂在提高作物产量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本发明微生物菌剂在制备提高作物耐盐碱性制剂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的微生物菌剂能在小麦体内定植,还具有提高小麦耐碱性,缩减小麦的出苗时间,提高出苗率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丽豪生物农业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丽豪生物农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6449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余热利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下一篇:触控笔及打码信号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