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湿垃圾用免封袋式垃圾桶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364223.8 | 申请日: | 2020-11-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509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 发明(设计)人: | 耿立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州友驿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F1/06 | 分类号: | B65F1/06;B65F1/1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8050 浙江省台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用免封袋式 垃圾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湿垃圾用免封袋式垃圾桶,包括内桶体和外桶体,所述外桶体的外侧壁上对称安装有两个提手,每个所述提手内均通过压缩弹簧固定有支撑杆,每个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均滑动贯穿提手的顶壁并共同支撑有装饰圈,所述外桶体的侧壁内对称开设有两个活动槽和两个竖槽,所述外桶体的的侧壁上对称安装有两个伸缩套杆,每个所述竖槽的上端均通过连通管和圆孔分别与对应伸缩套杆的尾部、提手的底部相连通。本发明在更换垃圾袋时,按压装饰圈即可将垃圾袋袋口自动合拢,避免人们碰触到袋内的湿垃圾,导致手部沾染脏污,并且容量更大,在使用时不需要连接电源,故障率低,零部件的维修、更换较为简单,应用范围更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料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湿垃圾用免封袋式垃圾桶。
背景技术
随着垃圾分类行动的推进,湿垃圾专用垃圾桶的需求量也逐渐上升,常见的湿垃圾专用垃圾桶分为两种,一种是普通垃圾桶,一种是免封袋式垃圾桶,因为在向垃圾桶内投掷湿垃圾时,湿垃圾容易将垃圾袋边缘弄脏,而免封袋式垃圾桶能自动将垃圾袋袋口封闭,所以更受人们欢迎。
现有的免封袋式垃圾桶多为自动感应式,通过红外线传感器和电路系统的共同作用来实现垃圾袋的自动封闭,但大部分免封袋式垃圾桶都是通过加热垃圾袋的方式使袋口封闭,当垃圾袋内垃圾较多时,对袋口进行加热不仅无法合拢垃圾袋,更会使湿垃圾的异味传出,因此需要经常更换垃圾袋,垃圾袋无法得到充分利用,导致资源出现相对浪费,并且自动感应式垃圾桶需要连接电源,适用范围受到限制,并且故障率高,零部件的更换、维修都较为困难,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湿垃圾用免封袋式垃圾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自动感应式垃圾桶在盛放较多湿垃圾后无法对垃圾袋正常封闭,并且在加热袋口时会使湿垃圾的异味快速扩散,影响人们使用体验,自动感应式垃圾桶还需要连接电源,使用范围受到限制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湿垃圾用免封袋式垃圾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湿垃圾用免封袋式垃圾桶,包括内桶体和外桶体,所述外桶体的外侧壁上对称安装有两个提手,每个所述提手内均通过压缩弹簧固定有支撑杆,每个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均滑动贯穿提手的顶壁并共同支撑有装饰圈,所述外桶体的侧壁内对称开设有两个活动槽和两个竖槽,所述外桶体的的侧壁上对称安装有两个伸缩套杆,每个所述竖槽的上端均通过连通管和圆孔分别与对应伸缩套杆的尾部、提手的底部相连通,所述内桶体的底部与外桶体的内底壁之间设有气腔,且气腔内安装有多个复位弹簧,每个所述竖槽与气腔之间均设有排气口。
优选地,所述内桶体与外桶体之间设有橡胶密封圈,所述复位弹簧的劲度系数大于压缩弹簧的劲度系数。
优选地,所述装饰圈的下表面对称设置有两个挤压柱,每个所述活动槽内均通过阻力转轴转动安装有弓形止动块,且每个挤压柱均位于相应的弓形止动块的上方。
优选地,两个所述伸缩套杆相对的一端均为楔形面并与位置相对应的弓形止动块相抵。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内桶体、外桶体、压缩弹簧、伸缩套杆、竖槽、复位弹簧等装置,可以在放置垃圾袋时对垃圾袋起到良好的固定作用,并且垃圾袋的边缘朝向内桶体的斜上方,在湿垃圾落入垃圾袋内时不会将垃圾袋边缘弄脏,在更换垃圾袋时,按压装饰圈即可将垃圾袋袋口自动合拢,避免人们碰触到袋内的湿垃圾,导致手部沾染脏污,还能盛放较多的湿垃圾。
2、本装置不需要连接电源,故障率低,零部件的维修、更换较为简单,并且在使用时几乎没有噪音的产生,因而不受使用场所的限制,应用范围更广。
3、通过设置弓形止动块,可以对伸缩套杆起到限位作用,并且弓形止动块通过阻力转轴与活动槽相连接,需要一定的力才能转动,在更换垃圾袋时,向下按压装饰圈可以增加伸缩套杆内的压强,当弓形止动块转动后,伸缩套杆可以快速弹出,使垃圾袋收拢速度更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州友驿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台州友驿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642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