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蒜片加工废水除臭复合菌剂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1363789.9 申请日: 2020-11-27
公开(公告)号: CN112375716B 公开(公告)日: 2022-07-19
发明(设计)人: 王继雯;慕琦;陈国参;李磊;李亮亮;甄静;王斌;刘德海;杨文玲;杜志敏;刁文涛;王佰涛;于珊珊 申请(专利权)人: 河南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主分类号: C12N1/20 分类号: C12N1/20;C12N1/14;C12N1/18;C02F3/34;C12R1/07;C12R1/10;C12R1/865;C12R1/845;C02F103/02;C02F101/30
代理公司: 郑州天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3 代理人: 蔡文雅
地址: 450002*** 国省代码: 河南;4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大蒜 加工 废水 除臭 复合
【说明书】:

发明涉及大蒜片加工废水除臭复合菌剂,可有效减轻大蒜片加工废水的臭味,缓解环境污染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该复合菌剂由解淀粉芽孢杆菌WS3‑1菌剂、地衣芽孢杆菌WS3‑2菌剂、酿酒酵母CXMJ菌剂和米根霉JG3菌剂组成,解淀粉芽孢杆菌WS3‑1菌剂、地衣芽孢杆菌WS3‑2菌剂、酿酒酵母CXMJ菌剂和米根霉JG3菌剂的体积比为1:1:1~2:1~3;其中解淀粉芽孢杆菌WS3‑1、地衣芽孢杆菌WS3‑2、酿酒酵母CXMJ和米根霉JG3的有效活菌数均大于0.2亿/mL,本发明降解大蒜素等有机硫化物,以达到除臭的目的,是废水处理微生物制剂上的创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领域,特别是一种大蒜片加工废水除臭复合菌剂。

背景技术

大蒜片加工废水是生产大蒜片加工过程中排放的废水,我国大蒜产量居世界首位,大蒜加工主要以蒜片为主,其程序包括挑选、清理、切片、漂洗、脱水等。其中在清理、漂洗和离心脱水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机废水。据估算,每生产1吨的脱水蒜片,需消耗30~40吨的水。由于大蒜中含有蒜氨酸,在大蒜经受物理挤压或破碎时,蒜氨酸酶被激活从而形成大蒜素,大蒜素对细菌和真菌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因此传统的生物法水处理工艺难以降解大蒜加工废水。

大蒜片加工废水主要成分以多糖、脂类物质等有机物为主,这些有机物没有毒性。尽管大蒜加工废水不含有毒物质,但含有大量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质。若不经过处理直接排入水体,需要消耗水中大量的溶解氧,造成水体缺氧,使水生生物死亡。废水中的悬浮物沉入水底,恶化水质。在厌氧条件下分解,大蒜加工废水中富含的有机硫化物产生特别的臭气,严重污染环境。

虽然利用生化-活性污泥法可以处理大蒜加工废水,但由于大蒜加工废水含有大蒜素等抗菌物质,对细菌具有很强的杀伤力,从而破坏微生物的正常代谢,给后面的活性污泥处理造成严重干扰,活性污泥生物系统极易受到冲击而导致系统的瘫痪,使其很难达到工业应用的效率和水平,加上其排放量变化较大,有机物浓度高,更增加了大蒜废水处理的难度。因此,必须对高浓度有机硫化物大蒜废水进行预处理,以减轻对后续生物处理单元的影响。

加热预处理方法对大蒜素等有机硫化物的去除有一定的作用,但其作用效果并不能满足实际生产需要,铁碳微电解法被广泛应用于废水处理工程中,国内有研究采用铁碳微电解法对大蒜切片废水进行预处理,对废水预处理有一定的效果。但是该工艺在处理废水过程中不稳定、再生性差。同时会消耗大量的铁碳、调的酸碱及曝气的动力费,在人力和物力方面都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目前经国内某些水处理厂现场运行表明,酸碱预处理一铁炭微电解一絮凝一联合预处理工艺对去除大蒜废水有机硫化物具有效果。但该工艺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酸、碱试剂等危化品,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威胁,也为后续的生化处理带来压力,每年大量化学试剂及铁碳等材料的消耗也极大地增加了水处理成本。

20世纪80年代时期德国和荷兰等国家利用微生物处理臭气效果较好,引起了美国、日本等国家的重视,当前生物除臭已成为处理恶臭的主要技术。含氮化合物和含硫化合物被认为是主要的恶臭物质,因此除臭微生物的种类主要有:除氨微生物和脱硫微生物。微生物除臭技术是利用微生物自身的代谢作用使恶臭成分降解为无臭、无害的终产物,如H2O、CO2等,以达到除臭的目的。

微生物除臭技术对臭气的除臭效果明显且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低,生长繁殖所需的能量为氧化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氧化能,不需要其他的营养物质,运行成本低、具有效率高、无二次污染、所需设备简单、管理维护方便等优越性已成为治理恶臭的主要技术。运行成本低。而物理和化学除臭技术存在设备工艺复杂、成本高、有二次污染、耗能大等缺点,因此,目前无论在垃圾除臭上还是在污水处理上微生物除臭技术都在广泛地应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河南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6378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