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储物结构、具有其的车辆及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363712.1 | 申请日: | 2020-1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734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 发明(设计)人: | 黄耀;陈血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R7/00 | 分类号: | B60R7/00;B60R7/02;B60Q7/00 |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 |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具有 车辆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储物结构、具有其的车辆及应用,所述的储物结构包括盒体,所述盒体设于背门槛内饰板与背门槛钣金形成的腔室内部,盒体内设有存储腔,前端设有开口,存储腔通过开口与盒体外部连通;所述开口边缘设有与背门槛内饰板后侧面固定连接的安装翻边,所述背门槛内饰板与开口对应的位置设有通孔。其有效利用背门槛内饰板与背门槛钣金形成的腔室空间,结构简单可靠,能够实现三角警告牌的放置和快速拿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内饰零部件,具体涉及储物结构、具有其的车辆及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人们对汽车安全性越来越重视。其中涉及到一项,就是在车祸发生后,如何快速的找到汽车三角警告牌,并将其放置于车辆后方适当位置,提醒后方来辆注意避让,避免二次事故的发生。
参见图1,汽车三角警告牌通常放置在如下几个位置中:方式一,放置在行李箱备胎盖板6下方的工具盒7中;方式二,放置在行李箱备胎盖板6的外表面;方式三,放置在侧围装饰件5的储物空间中;方式4,放置在背门内饰板4的储物空间内。
上述放置方式存在以下问题:行李箱作为汽车最大的储物空间,用户可能会在备胎盖板6上方放置大量的物品,当按照方式一放置时,需将放置的物品拿出到车外,打开行李箱备胎盖板6,再取出三角警告牌3,这就使得取拿三角警告牌3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加之意外事故发生时,车内人员较为紧张,复杂的拿取动作,可能会因为慌乱的原因进一步增加三角警告牌3拿取的时间,增加了发生二次事故的风险。若按照方式二放置,行李箱备胎盖板6上的杂物与三角警告牌3混装在一起,可能导致杂物遮挡三角警告牌3,同样导致无法快速找到并取出三角警告牌3。若按照方式三放置,由于侧围装饰件5内部空间有限,可能会影响行李箱内部空间,导致大件物品放置困难。若按照方式四放置,背门内饰板4打开后,三角警告牌3放置位置较高,造成取拿费劲,且存在三角警告牌3无遮蔽,影响外观。
车内空气泄压阀系统是平衡汽车内、外气压平衡的装置,这套系统包括车内泄压排气孔和车外泄压阀,二者通过空气连接。当关闭车门时,车内气压增大,车内空气通过车内泄压排气孔传递到车外泄压阀处,泄压阀叶片在气压作用下开启,将车内气体排出到车外,达到平衡车内、外空气产生的压强差,减小车门关闭阻力和降低关门噪声的目的。车内泄压排气孔9一般布置在行李箱内左、右两侧围内饰件5上,该区域处于易于感知区域,对造型要求较高,同时为保证泄压通道的内部遮蔽性和排气功能需求,使得车内泄压排气孔9的设计结构比较复杂,增加了侧围内饰件5的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储物结构、具有其的车辆及应用,其有效利用背门槛内饰板与背门槛钣金形成的腔室空间,结构简单可靠,能够实现三角警告牌的放置和快速拿取。
本发明所述的储物结构,包括盒体,所述盒体设于背门槛内饰板与背门槛钣金形成的腔室内部,盒体内设有存储腔,前端设有开口,存储腔通过开口与盒体外部连通;所述开口边缘设有与背门槛内饰板后侧面固定连接的安装翻边,所述背门槛内饰板与开口对应的位置设有通孔。
进一步,所述盒体后侧板上设有多个镂空部,车体上的泄压阀与镂空部位置相对应。
进一步,所述开口和通孔径向截面呈矩形,所述通孔下端设有朝上延伸的限位翻边,限位翻边高度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选择。
进一步,所述盒体后侧板底部内侧面设有限位凸起。
进一步,所述安装翻边上设有多个卡接孔,所述背门槛内饰板外侧壁上设有多个与卡接孔对应配合的卡子。
进一步,所述卡子顶端设有卡持部,卡子根部设有与盒体安装面贴合的限位筋,背离卡持部的卡子背壁上设有多条与卡接孔抵接的加强筋。
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储物结构。
上述的储物结构用于放置三角警告牌。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637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