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力用智能电阻打弯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63710.2 | 申请日: | 2020-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363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发明(设计)人: | 陈孝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孝 |
主分类号: | B21F1/00 | 分类号: | B21F1/00;B21F23/00 |
代理公司: | 深圳龙图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541 | 代理人: | 姜书新 |
地址: | 200040 上海市静安区青海路***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力 智能 电阻 打弯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用智能电阻打弯装置,涉及电力领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下方前后左右对称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底座上方中部后侧开设有两组矩形滑槽;所述底座上方中部后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方中部固定连接有电阻漏斗;所述底座上方中部前端右侧固定连接有立板;底座上方中部前端左侧固定连接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带轮传动连接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啮合有转动机构;所述支撑板前端中部上方固定连接有输送机构。本装置操作简单,极大的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能够保证电阻的折弯程度一致,同时避免了工作人员对折弯后的电阻进行收集,使用体验感良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领域,具体是一种电力用智能电阻打弯装置。
背景技术
电阻生产出来后,都具有两个引脚,为了便于运输、存储等,电阻的两个引脚目前的折弯方式为工作人员手持钳子将电阻折弯或者用手摇式折弯机,无论哪一种方式都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而且由于人工操作导致电阻折弯程度不一致,进而影响后续的加工,同时人工操作的工作效率低。
为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出了一种电力用智能电阻打弯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用智能电阻打弯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力用智能电阻打弯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下方前后左右对称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底座上方中部后侧开设有两组矩形滑槽;所述底座上方中部后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方中部固定连接有电阻漏斗;所述底座上方中部前端右侧固定连接有立板;底座上方中部前端左侧固定连接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带轮传动连接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啮合有转动机构;所述支撑板前端中部上方固定连接有输送机构;所述转动机构配合有推动机构,所述底座上方中部后侧右侧固定连接有原动机构,所述原动机构啮合有打弯机构,所述底座上方中部后侧设置有接物箱。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有与底座上方中部前端左侧固定连接的电机支板,所述电机支板上方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电机转轴,所述电机转轴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带轮传动连接有传动机构。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有与立板中部上方转动连接的横轴和与立板中部下方转动连接的传动轴,所述横轴左端固定连接有从动轮,所述从动轮与主动轮带轮传动连接,所述横轴右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下方啮合有与传动轴右端固定连接的从动齿轮,所述传动轴左端固定连接有凸轮,所述凸轮配合推动机构。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动机构包括有与后侧中部上方固定连接的横板,所述横板转动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右端固定连接有连接齿轮,所述连接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所述连接轴左端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滑动连接有输送机构。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输送机构包括有与支撑板前端中部上方固定连接的连接板组,所述连接板组前端左侧固定连接有输送轨道,所述连接班组前端右侧转动连接有输送轴,所述输送轴右端固定连接有传动盘,所述传动盘与转动板配合,所述输送轴左端固定连接有输送盘,所述输送盘表面开设有电阻槽。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推动机构包括有底座中部上方固定连接的L形板,所述L形板上方中部前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L形板上方中部后侧左右对称固定连接有折弯板,所述固定板滑动连接有推动杆,所述推动杆后端固定连接有推动板,所述推动杆中部前端表面固定连接有圆盘,所述圆盘与固定板之间设置有套接在推杆表面的复位弹簧,所述推动杆右端与凸轮配合。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原动机构包括有与底座上方中部右下方固定连接的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原动齿轮,所述原动齿轮啮合有打弯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孝,未经陈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637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