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兼容NVMe固态硬盘的智能垃圾回收方法及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62572.6 | 申请日: | 2020-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630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朱承高;徐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华芯算古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6 | 分类号: | G06F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兼容 nvme 固态 硬盘 智能 垃圾 回收 方法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兼容NVMe固态硬盘的智能垃圾回收方法及设备,涉及存储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在SSD中,确定出待回收块,其中,待回收块中包含有效页和无效页;确定所述SSD内包含的物理块中最大的擦除次数及最小的擦除次数,并获取待回收块的有效页数量,及擦除次数,根据SSD内包含的物理块中最大的擦除次数、最小的擦除次数、待回收块的有效页数量及擦除次数计算待回收块的回收因子;根据待回收块的回收因子,在待回收块中确定出目标回收块;将目标回收块内有效页的数据迁移至SSD的其他空闲块内。本申请用以减小写放大,提高SSD的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存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兼容NVMe固态硬盘的智能垃圾回收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基于闪存的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因其性能高、功耗低、抗震性好等诸多优点获得广泛的应用。在SSD中,由于NAND闪存的固有限制,数据的写操作只能发生在可用页上。而已经存在的数据无法进行直接更改,只能先垃圾回收(擦除),使其状态变成可用,然后才能进行写入操作。
通常SSD主要由SSD控制器和闪存芯片构成。SSD中的SSD控制器控制多个通道(Channel),每个通道上挂载多颗闪存芯片(Chip)。而闪存芯片由多个晶圆(Die)组成,每个晶圆又由多个分组(Plane)组成,每个分组包含多个物理块(Block)。物理块是芯片擦除的基本单位,每个块包含多个页(Page),页是芯片读写的基本单位。为保证SSD的正常使用,需要对无效页进行垃圾回收(Garbage Collection,GC)操作,即将选的的目标块进行擦除以供用户再次使用。由于闪存芯片的读写操作以页为单位进行,而擦除操作以块为单位进行,即为,闪存芯片的读写粒度与擦除粒度不同,在垃圾回收中,在擦除一个目标块之前,首先需要迁移其内的有效数据页到其他块中。也就造成了额外的写入,即为向SSD闪存写入的数据量比实际用户写入至SSD闪存的数据量多,就是写放大。
为了降低写放大,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贪婪算法选择GC的目标块。在贪婪算法选择GC目标块的流程中,当触发GC后获取所有block中有效页和无效页的比例,选择无效页最多的block为目标块,将目标块中有效数据进行迁移并擦除对应的块实现块回收。这种方式没有考虑回收块的擦除次数,容易导致某些物理块过早的擦穿,降低了SSD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兼容NVMe固态硬盘的智能垃圾回收方法及设备,用以减小写放大,提高SSD的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兼容NVMe固态硬盘的智能垃圾回收方法,包括:
在非易失性存储器标准固态硬盘SSD中,确定出待回收块,其中,所述待回收块是其内没有空白页的物理块,所述待回收块中包含有效页和无效页;
确定所述SSD内包含的物理块中最大的擦除次数及最小的擦除次数,并获取所述待回收块的有效页数量,及擦除次数,根据所述SSD内包含的物理块中最大的擦除次数、最小的擦除次数、待回收块的有效页数量及擦除次数计算待回收块的回收因子;
根据所述待回收块的回收因子,在所述待回收块中确定出目标回收块;
将所述目标回收块内有效页的数据迁移至SSD的其他空闲块内;所述SSD的其他空闲块是指SSD内除所述待回收块之外的有空闲页的物理块。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SSD内包含的物理块中最大的擦除次数、最小的擦除次数、待回收块的有效页数量及擦除次数计算待回收块的回收因子包括:
根据SSD中包含的物理块中最大的擦除次数、最小的擦除次数、待回收块的有效页数量及擦除次数,通过公式计算待回收块的回收因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华芯算古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济南华芯算古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625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