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薄壳山核桃长效施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361962.1 | 申请日: | 2020-11-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931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 发明(设计)人: | 王艳;吴炜;李雪莹;卢碧芸;潘明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01G29/00 | 分类号: | A01G29/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30031 安徽省合肥市庐***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山核桃 长效 施肥 方法 | ||
1.一种薄壳山核桃长效施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S1:以每棵薄壳山核桃树干为中心向外扩展10-20cm划分为圆形施肥区(1);
S2:沿圆形施肥区(1)的圆周线围设一圈隔离罩(2),将隔离罩(2)高度的3/5插入地面以下,剩余2/5的部分伸出地面;
S3:在圆形施肥区(1)内,沿薄壳山核桃树干外周围设一圈锥形结构的肥料滞留装置(3);
S4:在肥料滞留装置(3)下方的地面上先铺设一层厚度为3-5cm的腐植层(4),然后在腐植层(4)上方铺设一层厚度为2-4cm的渗透海绵层(5);
S5:在肥料滞留装置(3)内均匀撒入缓释肥料,在隔离罩(2)上布设环形喷水管(6),利用环形喷水管(6)将肥料滞留装置(3)内的缓释肥料均匀渗入圆形施肥区(1)所在的土壤内即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壳山核桃长效施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罩(2)顶部设置有一圈内陷结构的布管槽(21),隔离罩(2)内壁对应布管槽(21)位置处周向设置有若干等间隔分布的通孔(22),隔离罩(2)外部设置有一个与布管槽(21)连通的连接口(23),布管槽(21)上安装有环形密封盖(24),其底面设置有一圈嵌入布管槽(21)内的环形密封条(2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薄壳山核桃长效施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密封盖(24)两端设置有手柄(26),环形密封盖(24)与布管槽(21)端面磁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壳山核桃长效施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喷水管(6)嵌入设置在布管槽(21)内,环形喷水管(6)上等间隔安装若干雾化喷头(61),该雾化喷头(61)呈圆柱形结构,且分布由对应的通孔(22)内伸出并指向薄壳山核桃树干所在方向,环形喷水管(6)侧面连接一根穿出连接口(23)的分支连接管(6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薄壳山核桃长效施肥方法,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薄壳山核桃树干对应的环形喷水管(6)上的分支连接管(62)之间通过总输送管道(7)连通,总输送管道(7)与水泵的输出端连接,水泵输入端连接水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壳山核桃长效施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肥料滞留装置(3)为锥形罩体结构,其中心预留供薄壳山核桃树干嵌入的容纳空间,肥料滞留装置(3)为双层网状结构,包括外层的漏料网层(31)和内层的渗液网层(32),渗液网层(32)朝向漏料网层(31)的一面上铺设一层阻料海绵层(33)。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薄壳山核桃长效施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料网层(31)的网孔大小大于渗液网层(32)的网孔大小。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薄壳山核桃长效施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料海绵层(33)的厚度为2-3cm,阻料海绵层(33)表面均匀布设有若干内陷结构的凹槽,用于容纳撒入的缓释肥料。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薄壳山核桃长效施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喷头(61)末端指向肥料滞留装置(3)的顶部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研究所,未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6196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